首页 -> 2008年第1期
关于高职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
作者:江 培
充分考虑高职教师不同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满足,实现有效的情感激励对于高职院校管理者而言,研究和分析不同高职教师群体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满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一般来说,年轻教师更注重发展的机会与同事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偏好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等;年长的教师往往更渴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渴望受到尊敬,愿意在更加融洽的环境中工作。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满足,必然能够带来情感上的认同,增强教师对组织的依附性,为学校和教师之间构建稳定的心理契约搭建了稳固的桥梁。
时时关注高职教师心理契约的变化,对现存心理契约进行动态调整由于受到种种诱因和倦怠情绪的影响,高职教师对组织的期望往往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很多教师开始时对工作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打破了原有的憧憬时,心理上的失衡和低落的情绪就会导致其工作满意感骤然下降。为了寻求新的意义上的满足,许多教师选择了“跳槽”。这就是近年来教师流失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密切关注教师的心理变化,了解教师的新需求,观察其是否存在不满情绪,原因何在,以便适时调整激励方式,与教师建立新的心理契约,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损失。
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有时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营造出一种互助、合作、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能够为高职教师提供一个潜心研究、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工作条件。教师在这种和谐的文化环境下,发掘自我潜能,迸发工作热情,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环境必然能够稳固教师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心理契约,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减少流失率。
由此可见,构建完善的心理契约将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者只有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不同时期、不同教师的心理状态,了解教师的工作满意程度,并适时给予调整,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满意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高职院校与教师双方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Argyris C.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 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1960:22.
[2]杨东平.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109-110,377.
[3]赵同森.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江培(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