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师范高专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彭菊花
关键词:教育实习;师范;问题;对策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将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无论是对即将成为合格教师的师范生来讲,还是对高师院校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高师院校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新教育实习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在针对师范高专层次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从存在的问题入手,谈谈笔者的认识及我校的成功做法。
师范高专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习时间短而集中,缺乏连续性目前我国师范高专教育实习的时间普遍存在偏短的现象,多数学校的课程方案中规定师范生的实习时间为6~8周,一般安排在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年一次性完成。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生适应教师角色困难,很难在短期的实习中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有一个全面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往往使得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实习内容和功能单一,缺乏合理性在现阶段,多数师范高专的教育实习模式大同小异,即组织一两次教育见习、实习活动,而没有系统地从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策划整个教育实习过程。教育实习内容更多的是注重单向的课堂教学实习,而忽视了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研究、课例反思等内容的实习。实习内容和功能单一,教师教育内涵浅薄,因此,教育实习形式狭窄,缺乏真正的实效性,难以实现教育实习应有的作用。
实习学校受益不多,缺乏稳定性从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师范高专缺乏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一方面,由于师范高专观念落后,主动适应基础教育不够,指导不力,经费紧缺等,另一方面,由于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的排斥态度,怕接受实习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学校的升学率等,同时实习学校接受实习生时,没有从中受益,导致实习学校不能保证实习生在真正的“实战”环境中得到应有的锻炼。
高专教师观念滞后,缺乏前瞻性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方案的出台,从教育理念到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无不处于变化和更新之中。而师范高专面对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改革,主动适应不够,特别是担当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使实习生在实习时处于一个陌生的教学环境中。
师范高专教育实习改革的策略
转变观念,确定终身教育理念应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师范教育的内涵,确立终身教育理念。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视角来看,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应把教育实习放到师范教育领域去设计,突出教育实习的地位,建立教师终身教育理念支持下的教育实习系统,视教育实习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贯穿在大学学习生活之中。在大学期间,学生应进行多次教育实习,每次带着具体的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做到“早接触”,“不断线”,“长流水”。实习的目的在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化,在于使师范实习生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从而在经历、发现、感悟、快乐、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作为教师的真实体验,实现由“学习者”向“教师”角色的渐进式跨越。
延长时间,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大量的资料显示,世界发达国家在教育实习时间总量上比较充裕,如英国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一般至少要花15周时间,实习期间与正式教师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完全参与学校生活,观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实践教学技能。其他国家师范生实习的时间则更长,美国24周,法国27周,德国72周等。而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时间普遍存在偏短的现象,因此,师范高专应将过去单一的毕业前集中实习改为分段实习,采取连续性、阶段性教育实习方式,将过去6周的教育实习时间延长到16周,其中暑期教育实习2周不占教学计划总学时,原来安排在毕业前集中教育实习时间延长到8周,并提前到第五学期进行,其余6周进行教育见习和模拟实习。这种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提前进行教育实习,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实习活动,统筹合理安排教育实习的全过程的新型实习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师范高专教育实习的质量。
丰富内容,构建教育实习模式随着国内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实习的内容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师范高专应立足现状,与时俱进。根据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师资状况以及师范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适合本校特色的教育实习内容和形式。研究与实验证明,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实习方式,它是以中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为切入口,通过大课程体系平台,把教育实习摆在重要位置,使教师培养和培训高度融合,最终实现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全程教育实习模式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教育见习阶段。这一阶段实习3周,分散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主要内容是观察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采取的方式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所谓“走出去”,即进入中小学课堂,观摩相关学科教师讲课,观摩班主任进行的教育、辅导活动,了解和熟悉见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而“请进来”,则是请当地优秀教师或教研员做专题讲座或播放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录像资料等,以帮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2)模拟实习阶段。这一阶段实习时间3周,分散在第三、第四学期进行,主要目标是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准确分析自己的教学素质,明确提高自己教学素质的方向,尽快完成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这一阶段由三个环节组成:首先,进行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如“三字一话”等,夯实基本功。其次,进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使受训者以“第三者”的身份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镜像效应”,指导教师作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最终熟练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技能。第三,利用暑假,参加中小学生夏令营的组织工作或少年宫活动并协助工作,通过无拘束的活动与交流,真正地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3)教育实习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教育实习的核心部分,应安排在师范生学习生活的第五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为8周,这是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好机会,也为开展教育调研、反思创造了条件。实习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说课、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等。教育实习结束后,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应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实习生撰写教育反思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目的是培养师范生的准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促使他们早日成为专业化的学者型教师。
分层管理,夯实教育实习基础师范高专教育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是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师范高专的内部事务,而且与实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教育实习被看作是师范高专单方面的任务,实习的组织、指导、管理都由师范高专单独承担。作为师范高专应打破传统陈旧的教育实习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范高专教育实习管理体系,即组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高专和实习学校参加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实习领导联合体,共同负责教育实习的计划、组织、督导、考核与评估,三方协作管理,分工负责,各有所为。建立系与实习基地教育实习工作小组,具体落实教育实习的工作。通过分层全程监督管理方式,确保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使教育实习成为师范生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为教育实习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