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高职《视唱练耳》教材编写应体现艺术性和职业性

作者:石建宇




  旋律听记的训练内容及方法提示旋律听记是练耳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记忆、促进内心音乐听觉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培养学生音高感、节奏感、调性感、结构感、读谱、写谱及音乐记忆力等多项音乐感知力的训练”。旋律听记由旋律模唱和旋律听写两部分内容构成,旋律模唱是学生对所听过的旋律进行模唱再现,其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旋律听写则要求学生将所听旋律,用记谱法记录下来,其训练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其熟练的记谱能力和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总之,旋律听记要求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捷准确地记忆音乐、模唱旋律、写下乐谱,是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技术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就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刻苦训练。编创这部分内容时,应考虑到高职学生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地选编一些旋律性强、节奏突出的优美片段;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短句作为听记内容,让学生树立自信,引发其学习兴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了使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在训练方法的提示上,要体现出艺术性和职业性。在旋律模唱方面,可以结合节拍节奏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各类节奏型、节拍的感知力;也可以与视唱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在模唱中对音乐旋律的音准、节奏及音乐表现力的把握能力;还可以与音乐名作赏析相结合,通过背唱音乐主题,积累音乐语言,锻炼音乐记忆能力。在旋律听写方面,可以首先通过抄写乐谱、默写乐谱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写谱的方法,提高记谱的熟练性,然后将旋律填空练习作为听写完整旋律的过渡练习,最后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整旋律的听写。另外,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或音色、音乐等表现手法演奏同一旋律片段,让学生在听写的同时,感受不同的处理手法对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能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复杂的音乐听记能力和熟练的记谱技能。
  总而言之,艺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显示出了高职类音乐专业强烈的生命力,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针对高职音乐专业的教材少之又少,音乐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基础性核心课程教材之一——视唱练耳教材至今尚未出现。要使高职音乐专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创编一套具有高职特色、艺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视唱练耳教材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148,184,222.
  [2]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视唱练耳分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石建宇(1975—),男,湖北襄樊人,2006级教育硕士,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视唱练耳教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