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高职《视唱练耳》教材编写应体现艺术性和职业性

作者:石建宇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大多无法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针对高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专业教材。从视唱练耳学科内容出发,简要论述了教材建设应注意突出艺术性与职业性。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艺术性与职业性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是建筑神圣音乐殿堂的奠基石,具有理论性与技能性的学科特点。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包括视唱、练耳、乐理三方面内容。在现代音乐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层次的多样化,既有本科层次,又有专科层次,本科教育中又分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专科教育也分为高等专科和高职院校,使得视唱练耳课所要融合的内容也趋于多样化。视唱练耳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中介,为教学提供具体的信息和内容。这就使得视唱练耳教材的选择与创编变得非常重要,必须满足各种层次视唱练耳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教育虽然与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的音乐系同属于高等音乐教育,但由于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和普及性的音乐技能型人才,因而,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应有别于其他专业院(系),应在注重艺术性的基础上,突出职业特点。视唱练耳课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在各个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教育中,都备受重视。一般开设两学年,共256课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部规范的、能够体现高职特色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教师都是将本科专业院(系)的教材进行简单压缩后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无法体现音乐类高职教育的特色及优势,阻碍了学科发展。可见,建设能够体现高职特色的兼具艺术性和职业性特点的视唱练耳教材是提高高职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就学科内容而言,要达到艺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要求,在编写和选择教材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节拍节奏方面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被誉为音乐的“骨骼”,在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与节拍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其训练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领会音值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认、读、听、写的能力,掌握各种常用的节奏型以及由这些节奏型组成的常用节拍中的单声部和多声部节奏曲。那么,怎样在这部分内容中体现艺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呢?在艺术性方面,为了避免节奏练习的枯燥与单一,应该考虑加入一些富有动感和流畅感的节奏型组合,也可以加入一些由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的各种有节奏声音的奥尔夫身势练习曲及配合了打击乐器的练习曲。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由丰富音色构成的节奏所带来的愉悦感,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体现在职业性方面,该部分内容应该具有应用性和普及性,即内容的选择应尽可能广泛但不必深奥。可以选择一些各民族音乐中有特色的节奏(如新疆维吾尔族的切分节奏等)与西方音乐中各种舞蹈节奏(如探戈、伦巴等)作为训练内容,让学生尽量接触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另外,还可以利用中西方各种常用的打击乐器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所学的节奏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到更多、更广泛的乐器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丰富的艺术熏陶,学习基本的技能技巧,并且掌握一定的社会职业实践能力,实现与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的紧密相连。
  
  音程与和弦方面
  
  这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其内容都具有和声的特征,对于专业知识起点不高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相当大,不易掌握。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在编写该部分内容时,应突出艺术性与职业性。在艺术性方面,对于音程与和弦这类音高基本元素的训练,主要通过构唱与听辨相结合得以实现,在训练中,对音准的要求很高,如果不注意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产生厌学情绪。为了让学生既能掌握好该部分内容,又能学得轻松,在内容的选择和编写时,可以考虑加入一些艺术化的知识与手段。比如在讲授增四、减五度音程的构唱与听辨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该类音程的不协和色彩和独特的音乐效果,可以播放一些以这些音程作为背景音乐的影片片段作为欣赏内容,让学生亲身感受这类音程的音乐效果。又如在讲授和弦时,可以播放一些不同和声音乐风格的乐曲片段及谱例,让学生通过欣赏与分析掌握和弦的各种连接。体现在职业方面,这部分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的音准概念及对音乐色彩与效果的感受。在内容的编写上,可以考虑与其他技能专业(如声乐、器乐等)进行横向联系,播放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合唱曲、器乐曲片段,使其与技能课教学相辅相成。这样,学生在视唱练耳课中既能学到包括音准的控制、和声进行、音乐风格处理等内容在内的歌(乐)曲的演唱、演奏知识,又能通过对歌(乐)曲的学习与分析,加深并巩固对音程、和弦等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旋律与调式方面
  
  旋律与调式是视唱练耳课中综合性最强、实践性最为突出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调式音阶的视唱、音乐作品的读谱与分析及旋律听记三部分内容,涵盖了节奏、节拍、调式、和声、曲式、力度、速度以及音乐表现等多项知识内容。在教材的编写上,其艺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应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
  调式音阶的训练内容及方法提示各调式音阶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调式调性的感觉,为学生正确视唱和听记旋律营造一种调式调性的环境,同时,通过音阶练习,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调式音阶中各音级的功能与特点。该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各关系大小调及同宫系统各民族调试的音阶进行训练,内容单一、枯燥,需要通过丰富的训练方法加以弥补。如在练习方法的提示中,让学生在注意音准的同时,提示其感受不同的调式音阶所带来的不同情绪色彩,如自然大调式音阶的明亮感与自然小调式音阶的柔和感、宫调式音阶的阳刚与羽调式音阶的柔美等;在练习时,还可以加入各种节奏模式及力度与速度的处理,或者通过演奏不同乐器感受音色的变化,充分调动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使其从枯燥的内容中获得艺术所带来的美感。训练手段的多样化,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音阶知识,还能使其获得更多的综合技能知识,增强职业能力。
  视唱练习曲内容的创编选择及方法提示视唱即音乐作品的读谱与分析,是一种实践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的技能训练。它以发展“音乐感知力”为出发点,在识读乐谱符号的过程中,建立音高感、节奏感、节拍感、力度感、音色感、调性感、多声思维感、音乐结构感等基本音乐听觉,形成初步的音乐思维能力,并以获得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为主要目的。通过对视唱作品的音乐形式、体裁及风格的分析和理解,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并提高音乐鉴赏力,最终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在这部分内容的选择与创编上,应结合高职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特点,体现出艺术性与职业性。首先,表现在对视唱练习曲内容的安排上,应做到五线谱视唱与简谱视唱相结合、单声部视唱与多声部视唱相结合、技巧练习曲视唱与音乐作品视唱相结合。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中,应做到古典音乐作品与现代音乐作品相结合、中国音乐作品与外国音乐作品相结合等,让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风格、各种层次的多元音乐文化知识。其次,表现在对练习方法的提示上,应强调视唱不只是识谱,还应包括对音乐语言的深刻感悟和理解。具体的做法是:在视唱前,要明确视唱曲目的记谱法、谱表、调式调性、拍子、节奏、速度、力度、音乐术语、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在视唱过程中,要注意姿势端正、声音均匀流畅、音高节奏准确、乐句句法表现到位、各种力度及表情记号的正确运用等。学生通过学习视唱曲目,具备了读谱视唱的能力,享受到了各种音乐风格所带来的美感,开拓了在音乐理论知识及音乐常识等方面的音乐文化视野,可谓一举三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