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文化取向
作者:尤玉钿
“大职业教育主义”得到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仁的支持,成为中华职教社调节办学方向,积极参加抗战和民主运动的理想。从此以后,中华职教社的主要活动范围大大扩展了,把过去以办学校为中心的工作转移到以社会为中心,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城市工作中,也注意改变办学形式和进一步发展职业指导工作,由过去主要办职业学校转向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短期职业补习班,使职业教育更接近大多数平民,实现真正的平民化。中华职教社还在农村从事教育实验,大力推广农村教育改进工作。在1926~1937年的十多年里,先后建立了江苏昆仑徐公桥农村改进试验区、镇江黄墟改进区、上海漕河泾农学团、沪郊农村改进区等等,还建立了农场、信用社、新农具推广等改进机关以及训练农村改进人员的学校,创办了《生活》周刊等进步刊物和书店。这些实验把实施职业教育与推广新农具、发放无息贷款、筑路、公共卫生、开展文娱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定的效益。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提出,标志着黄炎培已走出了教育的“象牙之塔”,“而将职业教育开始向人民靠拢”⑧,思想和实践产生了质的变化。从理论上讲,“大职业教育主义”更深刻地揭示了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拓展了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是一种与传统教育迥然不同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与教育自身发展的“大教育观”,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提出了教育“社会化”的命题,使职业教育成为开放的、全方位的、对整个社会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教育。然而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开端,在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其仍具有重新挖掘、发扬光大的价值。
注释:
①尚丁.黄炎培[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8.
②黄炎培.痛悼吾师蔡孑民先生联[J].国讯,1940,(230).
③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二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431.
④⑦黄炎培.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05.
⑤黄炎培.从困勉中得来[A].黄炎培教育文选(第四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20-22.
⑥许汉山.黄炎培年谱[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⑧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91.
参考文献:
[1]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24.
[2]梁宁森.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职业教育[J].学术交流,2003,117(12):174-177.
[3]严权,丁小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4):178-179.
[4]刘菊.试论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J].河南教育学院报,2002,(2).
[5]飞白.黄炎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奠基人[J].教师之友,2003,(11).
[6]黄仁贤.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科学,1997,(1):59-62.
[7]唐高华.试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当代价值[J].教育与职业,2007,4(12):5-6.
作者简介:
尤玉钿(1982—),女,广东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ISO9000族标准在高职高教的运用。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