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述评

作者:蒋小群 黎玉兰




  摘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保证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对近年来国内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现行经费的来源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所作的研究加以总结评析,旨在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经费来源;问题;对策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终身化与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地位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职业教育为各个行业培养了合格的技术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职业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将制约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从而影响我国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此,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10月又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发展教育事业,当然就需要增加教育经费。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必须以相应的教育投资为前提和基础。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且明确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带头投入100亿元。然而,仅有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不够,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因此,研究我国职业教育投入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对我国职业教育现行经费来源的研究
  很多研究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现行经费来源进行了分析,可以将我国职业教育投资途径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投入、政府财政拨款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的主体,包括国家财政性投入和各级地方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的税费所形成的地方财政拨款。这些政府财政经费主要是用于职业教育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有学者指出,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方式已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过去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是创办职业学校,政府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职业学校的建立和管理;现在,政府考虑到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在继续对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的融入。
  社会力量投入社会力量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补充,填补了政府财政支持的不足。包括:(1)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办学以及企业或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使企业或行业交付一定的人才培养成本。(2)社会团体、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及国际友好人士或组织的捐赠。
  校办企业校办企业的投入方式可以分为几种:(1)校办企业。职业学校的校办工厂、科技服务创收,将经营的利润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2)校企合作。一是学校利用技术理论知识为企业服务,保证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减少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基地的经费投入,使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得以缓解。二是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教育。与特定企业的需求相结合,为指定的企业培养人才,教育投入可由企业承担一部分,相对而言减少了学校对于经费的需求。
  个人投入这里的个人投入指受教育者的个人投入。受教育者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分担职业教育经费成本是必然的,职业教育中个人的基本教育支出包括学费、杂费等。
  其他包括:(1)信贷。学校向银行贷款用于学校建设和其他支出。(2)发行教育彩票。国家或地方政府发行教育彩票,扩大教育资源,以应当时发展之需。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费来源渠道趋于多元化,在多方面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办法中,有引进国外的经验,也有自己探索出的路子。但在多种多样的职业教育投资渠道中,除了政府投入的数量相对稳定外,其他渠道都不稳定,总体而言,经费来源虽然五花八门,但经费短缺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存在问题的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在办学规模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办学质量与效益上还有很大距离。究其原因,国内学术界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一致认为我国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存在很大缺陷。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国家财政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标准太低;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投入太少;非国有企业尚未成为职业教育投入主体;社会力量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个人直接成本太高。此研究将焦点聚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上,也就是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经费投入不足。也有的研究者将我国职业教育投资问题归纳为: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投入来源结构不均衡;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投入受世俗化观念影响;个人成本太高。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在资源使用上存在问题,表现为透明度不高,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张炳旭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是:生均教育经费的减少与招生规模的增长不相一致;高职教育投入失衡,包括区域间教育投入不平衡、教育投入结构不平衡、高职院校内部投资比例不平衡。
  以上主要是从经费投入与使用的角度来看问题。王振国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认为职业教育经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点加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与实际教育经费投入缺乏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国家关于教育经费筹措的法律、规定与政策措施未能全面彻底地贯彻、执行;在国家各级财政收入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未能及时调整和增加职业教育的投资比例。
  总而言之,我国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存在体制性、政策性、模式性、观念性的障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我国职业教育步履维艰的现状,这是广大研究者的共识。
  综合以上各家的观点,我国职业教育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来源结构不均衡,包括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内部投入不均衡,社会力量投入不足与个人成本过高。(2)投资观念偏颇,受世俗化观念的影响,社会与个人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不高。(3)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不高,透明度不高。(4)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应的政策、制度尚未健全。
  
  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对策的研究
  
  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必须针对职业教育投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多方资金投入的可行道路,改革单一的投资主体,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国内研究者对职业教育投资对策的分析大致可概括为:加大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制定法规保证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将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引入投资体制;支持银行对职业教育的贷款;吸引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有研究者从刺激职业教育消费方面提出应为求学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平台,降低成本吸引消费者。有的学者也提出应进一步加强与改进职业教育经费监管与审计工作,向管理要经费,要效益。李芙蓉在对全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地区差异很大,提出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的教育经费差距。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加强宣传,加大政策力度,探讨确保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投入新思路。有的研究者认为,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确立投入主渠道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然而,我国目前实行的高职高收费政策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所遵循的“受益”原则是互相矛盾的。刘慧丽认为,应认真分析并全面把握高职教育成本分担中存在的偏差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纠正措施,这将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使高职教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进而加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