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高技能IT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作者:孙卫平 吕 红
关键词:能力标准;IT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探索新型高职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在参与“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澳职教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借鉴澳大利亚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开发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符合的高技能IT人才职业能力标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密切联系行业,以能力标准为核心培养高技能IT人才。
新模式的内涵
新模式是指由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发能力标准,然后以能力标准为依据实施人才培养,从而使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以能力标准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示意图
在新模式中,由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师组成学院层面的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关专业的能力标准;由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高层领导组成市级层面的行业协调委员会,负责指导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并对能力标准进行审批。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能力标准的要求,实训基地与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过程实施、学生能力评价等各个环节都以能力标准为指导,目标统一,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在循环往复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并进入行业企业接受社会检验。该模式体现了能力标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与核心地位,是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新模式改革的实践
行业协调委员会的建立行业协调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指导开发满足行业需求的能力标准,供职业院校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指导职业院校开展行业联系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政府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咨询服务。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我市于2002年12月成立了电子行业协调委员会(同时成立的还有“中澳职教项目”其他四个行业,即汽车、旅游、建筑、商务行业协调委员会),由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分管人事教育的副局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主要成员由重庆市知名IT企业的高级专家和来自市教委、市劳动局以及我院的专家教授组成。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这种性质的市级层面的行业协调委员会,在全国是一个创举,对于推进我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行业协调委员会的领导下,学院分专业大类成立了专业委员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来自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校内外学术带头人担任成员,作为学院专业发展的技术顾问。在专业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学院的课程开发不再主要集中于教学计划的编写,而是着手制定专业能力标准,从源头上把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并指导学院课程开发人员、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基于能力标准实施人才培养,包括对课程框架、课程模块结构、学习材料与评估鉴定方法等提出建议,在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为师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以及学院设施、设备的规划配备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方案。
能力标准开发能力标准确定了学生应当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包括若干能力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能力代码、能力名称、能力表现水平、任务、条件说明、考核鉴定方法等内容,既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又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的要求,具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我院从2002年开始率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专业进行能力标准的开发工作。为了能够开发出行业认可的能力标准,我院专业委员会成员带领学院骨干教师学习国家职教方针政策、提炼澳大利亚职教经验与成果,并在澳方专家的配合及重庆市信息产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对本市主要IT行业、企业及部分全国知名的IT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对企业用人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发出并收回的调查问卷近千份。同时还对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或著名厂商的职业技能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如IT类专业就结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考察了印度NIIT、美国ATA、Microsoft、Macromedia、Cisco等国际著名IT厂商和国际考试中心的专业认证证书标准。此外,专业委员会还指导学院就业办公室收集毕业生反馈信息。以上各方面的数据信息经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后,为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专业委员会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职业能力标准提供了客观、真实、可靠的依据。2003年12月,我院制定的第一批符合本地情况的能力标准经过行业反馈、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最后被市电子行业协调委员会审批通过。2004年10月,学院将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电子商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定为2006年9月开始推广能力本位的新专业,这三个专业也是我院实施以能力标准为核心的高技能IT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第二批专业。在新模式推广过程中,得到了电子、电子商务、旅游等3个行业协调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并于2006年5月对以上三个专业的能力标准进行了审批并公布。目前,我院其他专业大类的能力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我院历来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每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都要进行大规模的行业调研,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了解行业动态,分析行业需求,找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切入点。通过调研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再组织行业专家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行业人才需求变化,对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岗位进行深入剖析,分解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对照能力标准的要求,将相关的内容融合为课程,将几门相互联系的课程组合成为一个专业方向。我院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以能力标准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基本学习能力、军政素质、职业素质、艺术与美育、健康与体育、素质拓展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综合实践、技术拓展、岗位强化、职业迁移能力等课程模块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改革了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
教学材料开发实施以能力标准为核心的高技能IT人才培养模式,对采用的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材开发要依据能力标准,针对学生的核心技能、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与一般技术的培训。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要多媒体化,利用多媒体尤其是超媒体技术,形成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结合澳大利亚的教材开发经验,我院开发出新型校本教材20余套。该系列教材既渗透了澳大利亚“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用书”特征,又结合了本国教材“教科书”的优点,包括教学材料的适用对象、教学目标说明、完成教学任务所需资源说明、教学方法建议、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文本描述、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多媒体展示(根据需要)、课堂互动式学习活动描述、生产现场实践活动和参考资料建议、单元总结、学生思考题和自测题、单元测试题和考核标准、教学反馈意见收集表等,不仅适合教师讲授,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