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用系统论方法构建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机制

作者:冯旭芳 李海宗




  就业渠道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就业的新趋势,拓展多种就业渠道。一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就业观、择业观,引导学生将国家需要、市场需求与自身条件、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准确定位,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二是大力倡导、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应从创业政策指导、创业观念指导、心理咨询、创业技能指导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三是增强专升本、出国留学等继续深造的宣传,一方面可以暂时分流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后期的就业优势。
  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必要场所。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企业、用人单位携手建设实习基地,健全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积极打造基地品牌。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计划地推荐学生到企业、用人单位实习,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对企业、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企业、用人单位的环境中。与此同时,要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基地建设,积极为学生联系相关的就业实习单位,并保持和对口单位的长期联系,形成毕业生就业的名牌单位效应。
  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完善就业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可以量化、计算和比较的就业评价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应建立在注重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之上,既要有助于全面把握和具体评价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又要有助于提高和改进部门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和当前的形式可以设立如下四个评价指标:就业服务实施指标、学生就业状况指标、就业岗位质量指标和就业满意度指标。就业服务实施指标涉及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经费和就业指导课程。学生就业状况指标涉及总就业率、不同性别就业率、不同地区就业率和不同专业就业率以及创业学生和继续深造学生的比例。就业岗位质量指标涉及工作条件(包括工作的时间和地点)、工作环境和工作报酬。就业满意度指标涉及专业的对口性、工作的稳定性、劳动关系的和谐性、职业发展前景以及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
  就业保障体系建设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共同参与,形成国家、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就业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应该加强高职学生就业的宏观管理,为高职人才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可采取制定有关法律政策、规范就业市场管理体制、维护用人单位和就业者(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等措施,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社会人才市场要及时向高职院校发布人才需求现状和未来变化趋势,从而使高职院校能联系社会实际,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则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要求,开展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服务。
  运用系统论方法构建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机制,仅仅是一种尝试。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运用系统论方法对这些子系统加以整合处理,以促进高职就业指导工作高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进一步探索,以建立完善高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注释:
  ①②覃宪儒,罗诚.从系统论观点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高教论坛,2006,(2):151-154.
  ③王秀芝,梁永革.从美国大学的职业咨询看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J].成人教育,2004,(9):3-4.
  参考文献:
  [1]赵岩,高丹,等.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74-76.
  [2]刘淑玲.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2):45-46.
  [3]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7,(1):150-154.
  [4]尤建国.探讨高职学生充分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7,(9):42-43.
  [5]陈二伟.用系统论观点探讨就业问题[J].人才开发,2005,(11):43-44.
  [6]杨哲旗,潘毅.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86-87.
  作者简介:
  冯旭芳(1983—),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
  李海宗(1963—),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