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用系统论方法构建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机制

作者:冯旭芳 李海宗




  摘要: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把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各个子系统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考虑,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论证分析,提出构建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系统论;高职;就业指导;机制
  
  近几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据统计,2005年和2006年,全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62.1%、73.8%。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偏底,尚未达到充分就业。因此,构建和完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机制,合理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显得异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将系统论观点引入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贝塔郎菲(Luduig Von Bertalanffy)在20世纪40年代创造的专门运用科学方法去考察一般系统的理论。它把工作对象视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所谓系统论方法,就是根据客观事物的系统特征去认识和改造事物的方法。它的核心是整体,具体说,就是从整体出发,考虑整体与部分、层次、结构、环境的相互联系,全面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①这种方法着眼于整体,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复杂的系统尤为适用。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多因素组合的动态系统,②是一个涉及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多个行为主体,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毕业生数量、学校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政策以及专业设置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开放系统。运用系统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高职院校就业问题,有助于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各个子系统纳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调整就业系统的整体结构,优化各构成要素的关系,从而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的最优化发展。
  
  纵向构建: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全程化机制
  
  高职院校应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就业指导工作看成一个完善的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的工作体系。其特点是: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运作机制。在具体就业指导工作中,就是要将学生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就业指导逐步由方法指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转变,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任务和特点,划分不同内容的指导规划,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能力方面的准备,及时应对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的能力。
  对于高职一年级的新生来讲,就业指导应着重职业生涯的规范设计教育。一是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加深其对专业的认识,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二是在结合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指导和养成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和需求状况,形成较强的就业危机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三是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测评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他们根据所学专业、个性特征、社会需求设计自己的职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找到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对于高职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就业指导应注重基本能力培养和职业定向指导。一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并提高运用能力。二是指导学生参加学生自治组织,努力在学生组织中锻炼自己;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并联系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增加社会阅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巩固教育、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择业观前期教育,树立初步的职业意识。
  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讲,就业指导的重点应围绕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开展。一是对学生进行求职择业训练,帮助毕业生学会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正确填写各种求职表格,制定规范的求职材料和实用的求职策略,通过模拟、面试、培训等方法,掌握与雇主见面交谈的艺术及各种准备。③二是引导学生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帮助他们树立求职的自信心,使他们明白自己能干什么,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从而使其做到有的放矢,敢于在择业过程中表现自己,最终获得理想的职业。三是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创业舞台。
  
  横向构建: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软硬条件,
  完善就业指导实践操作机制
  
  就业指导机构建设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落实各个方面、组织内各成员的具体责任,努力形成招生、投入、培养三位一体的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各院(系)也应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向社会有针对性地推荐毕业生。
  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要有发展的眼光和长远的计划,从战略高度进行思考,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一是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具有咨询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使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二是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现有就业指导人员通过开办培训班、脱产进修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三是对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必须通过考核、培训才能上岗。
  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就业信息的畅通和交互是高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在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高职院校应以工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流程信息化为原则,努力实现集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信息共享五位一体的网络服务系统,完善就业供(毕业生电子档案)需(用人单位档案)信息平台;二是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应该经常更新就业信息网站,允许用人单位直接更新网页,使用“绿色通道”进行信息的发布和处理;三是信息传播手段的先进性,如将毕业生资料建立一个统一群,就业信息中心如有就业信息,可以通过手机立刻通知毕业生,争取把就业信息及时传达给每一个需要的毕业生。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个就业论坛,方便各方面信息的沟通及共享。
  就业指导内容建设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仍然停留在就业政策讲解、需求信息收集、就业形势分析和择业技巧传授等方面,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和创新能力引导等内容。完善和丰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除了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和择业指导教育外,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心理测量。对新生进行心理测量,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建立分类指导对象档案,根据心理测量结果进行分类就业指导,为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率。二是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借助心理测量,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自身的生涯规划,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自己的就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开展。三是创业意识指导。学校应把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创业政策指导、创业观念指导、心理咨询指导、创业技巧指导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使广大毕业生牢固树立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勇于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奋斗的观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