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农村综合高中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
作者:康红兵
农村综合高中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与人才观念是农村综合高中发展的思想条件
多年以来,普通高中一直是我国高中教育的唯一形式,为高等学校输送生源历来是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家长让子女上高中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子女上大学(这种观念在农村尤其突出)。“万人齐挤独木桥”的严酷现实使普通高中(其中农村高中占绝大多数)的办学积极性受挫,办学路子越走越窄。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职业高中观念上的歧视,职业教育面临困境。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低学历就业者面临的失业威胁越来越大。社会需要更多素质高、层次高、文化高、学历高、水平高的适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新时期显然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农村教育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势必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与人才观念,多方努力,促进农村综合高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形成积极支持和参与教育的新机制是农村综合高中发展的社会保障
学校的发展不只是学校内部的事,也不只是教育内部的事,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高中阶段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农村高中由于不能得到企业的资助,往往缺少充足的经费来源,因此,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的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支持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比如,政府可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适当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收费标准,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扩大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经费来源。我国地域广大,不但城乡间发展不平衡,而且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促进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可加快普及高中的速度,但要注意提高初中毕业生的质量;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如果生活能够保证,可考虑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优先发展的问题。企业应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优先考虑满足农村综合高中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毕竟他们具备能吃苦、踏实肯干、抗挫折能力强、愿到基层工作等优势。
(三)加强理论研究是农村综合高中持久发展的根本保证
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农村综合高中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当前,农村综合高中办学最突出的困难,一是方向,二是师资。在办学方向上,很多学校都有成功的历史,但由于对形势把握不够,往往“昙花一现”,缺乏生命力。因此,高校和教育决策部门应该主动为农村综合高中排忧解难。此外,农村综合高中由于先天不足,普遍存在教师素质跟不上学校发展要求的现象。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主动为农村综合高中解决师资困难,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要通过岗前培训、师徒结对等形式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逐渐从辛苦型、盲从型向科研型转变,以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教育对象的转变。综合高中是在新的形势下创办和发展起来的,对它的管理与评价没有现成固定的模式,应继承和借鉴普高和职中的管理经验,并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各自的特色。教学评价要通过课堂记录、学生评议、教案检查、专业技能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在目前情况下,提高农村综合高中的办学水平,除了要强化内容管理外,还要加强对农村综合高中发展的理论研究。
综合高中无疑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发展过程中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对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是必需的。发展综合高中要准确定位,稳步推进,在积极探索中摸索出具有特色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3-02-14.
[2]郝克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3]徐英杰.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探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7-8.
[4]桑青松.综合高中:我国高中办学模式的理性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
[5]黄尧.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7).
[6]宁永红.我国试办综合高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天津:天津大学,2003.
作者简介:
康红兵(1973—),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教师,硕士,中学高级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