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农村综合高中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

作者:康红兵




  摘要: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面临地域与招生政策等不利因素,而农村综合高中可以使知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在缓解就业压力、积累人力资本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对农村综合高中的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综合高中;可行性;对策
  
  中等教育体制结构及制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与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样,贯穿于中等教育思想观念更新与转变的整个过程。近年来,我国的中等教育既有大规模的数量扩展,也有质量上的提高。同样,农村高中也产生了质和量的巨大变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既有高新技术产业,又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还有不少手工业;既需要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也需要在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与进行现场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原有的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与内涵已难以满足这种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要求,其发展面临各种危机。因此,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冲破原有的框架,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构建高中阶段教育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系。在此背景下,寻找并探索新型的高中发展模式就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综合高中是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引入职业教育因素,或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文化基础课学习,以满足市场需求、服务社会为方向,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基本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具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双重功能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发展综合高中是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模式多元化的有益尝试。综合高中使相互割裂的知识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有机结合,为发挥高中阶段教育的双重功能提供了现实有利的条件。在综合高中实施多次分流,不仅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状况。由于职业教育的渗透,对流向普高三年制学生的职业心理和职业倾向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对流向职高的学生经过普高文化基础知识的高强度学习,可以奠定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教育普及,更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农村综合高中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新形势下农村综合高中的特点
  笔者曾就农村高中发展困难的原因作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120人中,有34.17%的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重点中学的地区优势和城乡差别的拉大,有21.67%的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高中的师资水平不够,有9.17%的人认为农村高中存在办学经费困难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16.67%的人认为农村高中发展困难的原因是由于大学生分配困难,“新读书无用论”再次成为农村家庭投资高中阶段教育的障碍。
  应该说,当前出现的“新读书无用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使得农民在“砸锅卖铁”把子女送进大学却没能“衣锦还乡”后变得现实起来,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学到一门技术,找到一份工作,但又担心子女在职业高中文化课学得太浅,不利于将来的发展,所以在选择普高与职高的时候左右徘徊。大部分学生(这里主要指学习基础、个人潜质一般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对自己将来到底能升入何种档次的大学缺少实事求是的、客观公正的分析,多数停留在对初中升学考试失利的抱怨、对未来美好愿望的期待上,学生家长也是如此。因此,要求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事实上,一般的普通高中学生,能够上重点本科院校的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学生所能考取的多是一般的大专或高职院校。面对不易说服的学生及家长,在普通高中招生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综合高中恰好可以弥补缺陷。
  综合高中兼具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两种办学模式之长,可以培养文化基础扎实、知识合理、具有实践能力或一技之长的人才,可使学生在动态发展中选择学习方向,这种动态的、多渠道的、开放的办学模式将受到学生家长,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家长的欢迎。
  (二)国家政策与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近年来,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大部分劳动力缺乏知识和技能,只能从事简单劳动,这种状况势必将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与普通教育互补、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提高“蓝领”人员素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的是既有实践才能,又有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的劳动者。劳动者在长期的工作生涯中不可能只从事一种行业或专业(同一行业也会不断发展),必须能够凭借自身的知识水平尽快适应行业的需要。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兴办综合高中,既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又能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农村综合高中的师资条件与基础条件
  当前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普通高中内设立职业部,另一种是在中等职业学校改制的基础上创办综合高中。在普通高中设立职业部会出现师资匮乏、设备短缺的问题,职业部的教师大部分是由高中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边学边教,这样的师资水平容易导致综合高中教学质量下降。同样,由于普通高中缺乏专门的职业教育场所,致使职业教育内容单一,有的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职业教育实践和实习,降低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因此,综合高中一方面应该加强高考学科的师资力量,尽快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派出进修、委托培养、招聘引进等方式保证职业教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在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发达地区,很多农村中学处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区经济和文化处于落后状态,致使兴办农村综合高中在基础建设和硬件投入上捉襟见肘。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农村综合高中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身条件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才能使学校得到持续发展。
  (四)农村综合高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读普通高中升大学的传统观念对综合高中的冲击。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充,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很多地方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50%。随着入学机会的增多,全国出现了“普高热"的现象。所谓普高热是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大大高于职业高中的入学率,职业高中的入学率在普高热的冲击下逐年萎缩。导致“普高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一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仍在作祟。大多数学生家长都认为读普通高中考取大学是最理想的出路,而读职业高中是没有出路的。这就影响了综合高中的生存空间。
  二是综合高中本身缺乏正确的目标定位。人们对综合高中的概念理解存在着误区,认为综合高中是“普教+职教”,培养目标主要是升学。具体表现为学校在招生宣传中迎合社会上的“普高热”,突出高中字眼。许多家长希望子女上普通高中,由于分数过低,在上普通高中无望的情况下选择综合高中作为升学的捷径。一些综合高中没有真正落实“普职融合”的精神实质,只是打着综合高中的幌子走升学的老路,或者在中职改造的名义下开设升学班。应试教育在我国还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指挥棒”一直是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