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农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农”字特色
作者:欧阳群宏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农”字特色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高职院校为载体,经过师生的代代传承与创造积累起来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要素构成。物质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主要是指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文化娱乐及工作生活等硬件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制度文化是在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学校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以其导向性与规范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特征彰显校园文化特色。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主要是指校风、学风、教风以及人际关系、舆论导向等软件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院是2000年组建的湖南省第一所地方性农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院始终突出“农”字特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农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农”字的必要性
农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农”字特色,是指农业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充分联系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体现“三农”发展方向,坚定师生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信念,创造出适宜培养服务于“三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对农业高职来说,突出“农”字特色,不仅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农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农”字特色是培养农业高职人才的需要学生的成长除个体努力之外,还受到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深刻。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业高职招生困难,涉农专业毕业生改行的较多,除政策机制、传统观念等多方面原因之外,其中一条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浓厚的富有“农”字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没有坚定“学农、爱农、服务农业”的专业思想。因此,让农业高职生时时沐浴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接受“农”字特色文化的教育,从而坚定专业思想、牢固树立献身“三农”的信念显得十分重要。
农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农”字特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包括农业高职在内的高职院校,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底子较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招生压力较大,师资数量和水平不尽如人意,因而在师生中存在不少思想意识问题。学生有的自以为是,有的自暴自弃,有的贪图安逸,有的我行我素;教师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追名逐利、空虚浮躁。因此,将农业的求真务实、农民的朴实勤劳、农村的纯净自然之风引入农业高职,有助于涤净校园风气,纯化教风、学风和校风。
农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农”字特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的英明部署,是全国人民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历史任务。农业高职担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技术及服务支撑的重要职责,农业高职不仅要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且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用型人才提供培训基地,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提供示范和榜样。因此,突出“农”字特色,不仅可以体现农业高职的校园文化特色,还可以间接甚至直接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农”字的途径
农业高职应在专业建设、“学、研、产、训、推”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等方面突出“农”字特色,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结合涉农专业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龙头和枢纽,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高职的传统和优势专业往往是涉农专业,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与涉农专业相结合。
1.硬件设施的规划要体现涉农专业特色。农业是我国的弱势产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无论政府财政投入还是自筹资金能力,农业高职都不能与本科院校甚至一般的高职院校相比,因此,要重点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完善实验实训设施,这是满足师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需要。
2.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要体现涉农专业特色。首先,校园建设要体现“农”字特色,如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应与一般院校有所区别,校园的枯草、落叶可以沤制成上等有机肥,既可节省垃圾处理成本,又可以节省购肥开支;绿化苗木不应苛求整齐划一,而应强调丰富多彩,最好由师生负责引种、施工,这样,既可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物种,又可增强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管理要体现“农”字特色。农业高职实习实训设施的管理要充分吸纳师生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与农民、农村和农业紧密结合,为“三农”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我院的畜牧兽医专业建立了专门的兽医院,平时由高年级学生轮流驻守管理,如有周边农户求助,指导教师与学生一道随时出诊。学生在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中,巩固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思想,增强了服务本领。
3.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要体现涉农专业特色。农业高职就是培养为“三农”服务的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师除理论知识扎实之外,一定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迅速提高,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人才的需要,也是营造正确的校园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实践氛围的需要。就一般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到高一级院校进修深造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农业高职则应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于“三农”实践,采取下乡蹲点、校村共建等方式深入基层,服务农民,活化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坚持“学、研、产、训、推”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农业高职必须明确目标定位,着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同时建设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为此,我院突出“农”字特色,探索出了一条“学、研、产、训、推”相结合的路子,在创新办学模式的同时,开拓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内涵。
1.“学”就是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抓教学改革,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学、研、产、训、推”相结合,“学”是核心,主要是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开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我院根据永州人才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原有专业进行了适时调整和改造。为了适应永州市委提出的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要求,新开设了生态养殖、种子生产与经营、旅游英语、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同时注意做好以下配套工作:一是调整和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全过程的控制上确保新的教学体系的实施。如园林花卉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二是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打破学科界限,实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如在课程板块中,根据创造型人才必备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要,把经贸、写作等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增开了创业活动课,增加了创业、创新、创造教育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爱好及特长,增开了一系列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三是改革考试、考核办法,构建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作为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