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者:董 刚




  摘要: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专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始终把研究市场、主动适应市场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在专业设置、发展、做强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双证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国家级教学团队,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实训内涵建设,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应用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眼视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办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是高职教育领域长期关注的问题。在25年的高职教育办学实践中,天津职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28所高职示范校之一,长期以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始终把研究市场、主动适应市场、把准市场需求脉搏放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首位,尤其是在眼视光技术专业设置、发展、做强的过程中,坚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与针对性,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市场需求与学校条件设置专业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没有市场需求的专业一定没有生命力。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眼视光技术专业在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把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态势以及把握国内外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并找出自身专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认真分析专业内涵应有的技术含量,并以此论证预测专业规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学生择业志向的满足程度,以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走访了天津市各大眼镜店、眼镜厂、市属医院、市卫生局、中国眼镜协会等单位,了解到当时我国戴眼镜人数占全国人口的20%,而市场配装眼镜不合格率竟高达70%~85%,大批劣质眼镜充斥市场,使患者深受其害。验光不准、缺少科学的检测手段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从业人员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对相关的光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了解,实际操作也不规范,很多从业者没有检影镜,只用一张视力检测表敷衍患者,这种状况显然与市场需求极不相称。客观需求对我国眼镜制造业、眼屈光医疗市场及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的眼视光技术专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诞生的。
  1985年专业建立伊始,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我校在日本神户眼镜学院指导下,借鉴美国有关院校、香港理工学院视光学系的专业资料,成立了我国首个眼视光技术专业,目标是培养大专层次的从事验配工作的实用型人才。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教学组织都以此为依据,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职业能力训练,重点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学生专业知识面要广,要既会验光,又会配镜,一专多能,同时具有组织管理、计算机操作、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为毕业生走向基层从事实际生产与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推进“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眼视光技术专业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通过调整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真正把相关技能要求融入到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中。毕业生不仅可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而且还可以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1994年,眼视光技术专业率先在全校实施“双证书”教育,从两个工种的初级鉴定开始,最早实施了我国视光眼镜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1996年,我校成为天津市市属高校中首家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院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我校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第28所,可开展对31个工种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为有效实施“双证书”教育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作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及香港理工大学在内地实施视光教育的基地,眼视光技术专业加大了“双证书”教育实施的深度与广度:一是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考试大纲纳入教学计划,实现“双证”融通,并实施了毕业证书与“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的试点工作;二是在组织实施培训大纲的基础上,自2005年始参与《眼镜验光员国家职业标准》、《眼镜定配工国家职业标准》等验光配镜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工作;三是该专业面向全国眼镜行业实施社会培训,范围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培训人员涉及医疗卫生、教育、企业等多个领域,从1990年至今,已开展了一万余名技术人员的中级、高级、技师层次的验光配镜培训,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取证八千余人次。
  
  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眼视光技术专业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将接待与销售、验光、隐形眼镜验配、定配眼镜、眼镜整形校配检测、仪器维护、眼镜店管理等7个工作岗位分解出需要完成的24项工作任务,并开发出131个知识点、142个技能点和111个素质点,在科学解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
  一是突出能力培养。重构课程时突出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每个核心的职业技能都需要通过1~2门职业技能课程对应培养,并贯穿3年,循序渐进地逐级培养初、中、高级技师。
  二是体现“课证融通”。眼视光技术专业将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目标由原来的高级提升为技师级,并使教学内容设置对应取证内容,考核标准对应取证标准,考核方法与手段对应取证考核鉴定。
  三是实现“教、学、做”一体。眼视光技术专业每门培养核心职业技能的课程都包括4个教学环节,即理论+实验+实训+实习,并贯穿3个学年,确保每学年围绕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真正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特色。
  四是深化校企合作。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的需要;教学交替在教室、实验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充分挖掘校外的临床优质资源;在授课教师方面,坚持专兼结合,将临床一线的医师、工程师请进学校讲课并指导学生实践,与专职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改革,开展科研,共同编写特色教材与课件。
  
  打造专兼结合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多年以来,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多渠道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编写培训教程,建立国家题库和卷库,积极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参与了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眼镜验光员国家职业标准》、《眼镜定配工国家职业标准》等法规性文件的编写,参加编写了《眼镜验光员培训教程》、《眼镜定配工培训教程》等职业培训教材,主持完成了《眼镜定配工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技师卷库资源开发》项目;该专业教师分别参加了《眼镜定配工技师卷库》与《眼镜定配工题库》的建设,并作为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员,受聘于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直接参加眼镜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在眼镜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该专业部分教师作为眼镜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受聘于国家劳动部门,定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
  眼视光技术专业面向全国,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开展的“中级眼镜验光员”和“中级眼镜定配工”远程教育、网络培训教育以及实地训练鉴定取证工作正在进行中。该专业部分教师作为该项目的主讲教师,于2006年10月完成了《中级眼镜验光员》、《中级眼镜定配工》课程的摄制工作。该项目将面向全国眼镜行业,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
  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教师还经常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先后为天津瞳辉眼镜有限公司、沧州鸿翔眼镜有限公司、江苏昆山静明眼镜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与专业指导,几年间企业共为眼视光技术专业提供了14.5万元的援教支持经费,实现了校企之间多方面的合作与双赢。2007年,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