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马斯洛创造性理论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
作者:张翠莲
关键词:马斯洛;创造性理论;高职人才;培养
马斯洛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曾风靡一时,为众人熟知,并在心理学、管理、教育、工业、宗教和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创造性、创造力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中自我实现者的一个规定性特征。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中,自我实现者作为创造性的人才,在人群中所占比例非常少,并且还多是60岁以上的人。但是这种创造性人才并非指的是有众多发明创造或者重大发现的人,马斯洛对创造性具有独特的理解。
马斯洛创造性理论的内涵
(一)马斯洛创造性理论的社会思想背景
马斯洛出生于布鲁克林非犹太区的一个犹太家庭,在这里,他是唯一的犹太籍孩子,自然受到周围小朋友的排斥和歧视,在学校里也受到教师不公正的对待。童年的马斯洛非常孤独,几乎没有玩伴,他是在图书馆中长大的。这些经历对他最初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马斯洛以后所做的选择几乎都与消除非理性和迷信、完善人性、改变世界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马斯洛的《变态心理学》获得了巨大反响,但是他觉得自己的理论对当时法西斯国家的暴行无能为力。于是他幻想一个和平圆桌,人们围绕着它而坐,谈论人性、仇恨、战争、和平以及兄弟般的友谊,为此就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动机理论,探讨诸如人们生活中到底想要什么,满足什么需求才能感到幸福,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要追求某种目标,人们为什么会追随像希特勒那样的人等等问题。通过这样的理论,马斯洛想证明人类有能力制造出比战争、偏见和仇恨更美好的东西。
当时,以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和以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既解决不了人的问题,也解释不了现实,对此马斯洛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精神分析只注重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性,他也反对传统以及弗洛伊德把人的本能都看成是恶的、下流的、应当加以抑制的,而忽略人的仁慈、慷慨、友谊等好的秉性,把人的缺陷看得过重,而忽略对人的力量和潜能的考虑。行为主义者则注重研究平常的人,重视统计方法。马斯洛认为他们研究的只是现实状况,而不是可能的情况或应该的状况,他也反对行为主义者用对动物的研究来推断人。不管是精神分析学派还是行为主义学派,他们的观点都是基于原子论、机械主义的心理学基础,使人沦于机器或者动物,进而使心理学完全迷失了“人”。马斯洛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注重人的潜能发挥和人性完善并健全发展。马斯洛的所有理论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的。
(二)马斯洛创造性理论的主要观点
对创造性的评判并不是以创造性成果的多少为标准马斯洛认为,世界上的事情变化很快,掌握一项技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许多技术工艺很快就会过时。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培养“一种崭新的人,他能随遇而安,能以变化为乐,能即席创造,能满怀自信、力量和勇气对付他毫无思想准备时面临的情境”。①这种崭新的人的创造性并不体现在他们已完成的创造性活动结果上,而是体现于他们的即席演出和灵感。例如,一个10岁的孩童自己发现了十进位制,这就是一个灵感高峰、创造高峰。虽然它对社会没有多大用,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它。马斯洛说:“它(创造性)较少涉及产品,较少涉及成就,较多涉及过程本身,涉及进行中的过程而不是明显胜利和成功的峰巅。”②
创造性并非只专属于某些人或某些领域马斯洛认为,像在音乐和数学等领域有非凡天赋的人的才能,更多的是通过遗传获得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他们的创造性是特殊天才的创造性,而不是他所讲的自我实现层面上的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是由人格造成的,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显露出来,几乎可以体现于所有的角色和工作中。例如,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她所做的那些平凡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可以是一个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家庭提供一个温馨、和美、情趣无限的环境,所以,她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在马斯洛看来,不管一项工作多么平凡,只要你能在这项工作中体现出你的价值与意义,给人一种美的体验或者享受,就是具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创造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洞察力对于什么是创造性,马斯洛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只是指出创造性概念与健康、自我实现等概念接近,甚至是一回事。他反对把创造性理解为应对社会有用,或者应该是新颖的,或者是前人从未想过的。他所主张的“创造性”注重个人的创造高峰,即对于个人而言具有创造的高度。因此,他把创造性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洞察力,这种特殊的洞察力可以使人在习以为常的注视中看见新颖的、未加工的、具体的、个别的东西,让人生活在一个鲜活、真实、丰富的自然世界中,如同儿童眼中的世界,而不是生活在一个单调、枯燥、抽象、刻板的世界中。
自我实现创造性具有整合的能力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来源于他们对自我的深刻赞同和认可,这样就使他们有可能觉察到世界的真正性质,而使他们的行为更有自发性,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各种思想和冲动较少控制,即使这些思想是疯狂的、古怪的,或者受到别人嘲笑,他们都不在乎。在他们身上,普通人所具有的那种固有的底蕴力量和防御控制力量之间的内战消失了,所以用于对自我的保护和反抗的时间与精力就大大减少了。
原初创造力、次级创造力与整合创造力马斯洛认为,原初创造力(创造性的灵感阶段)来自于无意识的始发创造性,极可能每个人都具有,是一种普遍和共同的东西,其特点就是具有非理性的特征,如果压抑、控制原初创造力,就会造成神经症;次级创造力是在原初创造力的基础上,运用理性、逻辑、控制和秩序等形成的,具有理性特征。世界生产成果的一大部分,如桥梁、房屋、新的技术产品等都是次级创造力的结果。马斯洛把这两种创造力之间的差异比作突击队员与后方军事警察之间的差异。而那种能以良好融合或交替的方式,自如而完美地运用上述两种过程的创造力,就是整合创造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是在整体论基础上的创造性,不是强调人的工具性思维、能力等的创造性,而是在整个经验基础上的人的整体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职业生活某一个或几个领域,而是渗透于人的整个生活中。因此,这种创造性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就,强调表现或者存在的品质,而不是解决问题或者是制造产品的能力。
马斯洛创造性理论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不长,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特色和模式,所以在人才培养中,虽然逐渐形成了新的特色和模式,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显性能力培养,如获得各种证件、掌握几门技艺、熟练使用工具,或者进行技艺、程序上的创新等,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人员配备、教学内容选择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却鲜有特色。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其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内,设立教育基地,进行几次社会实践活动,举行几次辩论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这样做的不良影响就是无形之中使学生意识到,只要自己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就达到了标准,自己就有了竞争力,而忽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结果使学生在独处时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在繁华与喧闹背后充满空虚与疲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