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系统论在高职教学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黄光明 廖 飒
加强与系统外部环境的联系,促进系统的发展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与外部环境是紧密联系的,总是要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结构。因此,系统必须能适应外部环境的状况,与外部环境保持最佳适应状态,这样的系统才是理想的、有生命力的系统,否则,系统的功能将受到限制甚至被破坏。事实上,校外的环境因素足以引起高职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系统内部的动态结构。例如,社会对高职学生需求的增加,决定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不同,决定了高职院校对不同专业有所侧重,工作重点及教育投入相应改变;社会对高职生操作性、技能性要求的提高,决定了高职教学系统中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增加。这就是校内系统要顺应校外环境的变化,尊重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将学校与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保证高职教学系统的有机活力。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强高职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通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是高职教学系统与外界环境(社会)紧密联系的方法之一。实施产学结合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可使高职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将课堂学习与职业岗位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实际的职业氛围中锻炼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2)学生可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带回学校,扩大了视野,促进高职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同步发展。(3)通过产学结合,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可弥补高职教学系统内部实训设备与场所的不足。通过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高职教学系统直接与系统外部环境沟通起来,使系统从相对封闭的平衡态走向开放的平衡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生产发展的动向可以及时反馈到系统内部,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可使高职教育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从而焕发勃勃生机。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各种实习实训基地在高职教学系统中,实习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场所,主要功能是实现理论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规范地模拟实际岗位群的技能操作。在高职教学系统中,应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首先,实习实训基地应尽可能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按行业要求设计实践训练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除了进行技能训练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开展课题研究。再次,实习实训基地可以承担社会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要在高职教学系统中建立现代化的实习实训基地,主要设备与技术应达到甚至超过现实行业的现代化水平,使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实际应用本领,使学生在校园中就有机会亲身参与和了解现代化的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基地间接地与社会发生联系,可使系统外部环境的相关实践条件融入系统内部的教学环节。
通过虚拟环境进行各种操作练习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或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在高职教学中,往往因为实验设备、实训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而使一些教学实验、实践操作无法进行。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做各种实验,进行各种操作,获得与真实试验、操作同样的体会,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往对于危险的或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教学实验或实践操作,一般采用电视录像的方式来进行,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并获得感性认识。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则可以免除这种顾虑,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可以放心地进行各种实验操作。
高职教学系统通过上面几种方式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系统与外部环境得以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充分交流与交换,可以满足系统适应环境的需要,使系统与外部环境处于最佳适应状态,形成一个理想的、有生命力的完善系统。
参考文献:
[1]奚家文.PAP原则下高职英语教育系统的优化构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2]秦仲篇,刘昊.适应新形势发展高职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03,(3).
[3]孙芳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3,9(11).
[4]李坚利.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OL]. http://www.tech.net.cn/y-jyjs/sxjd/5531.shtml.
[5]王德耀.开展产学结合,促进高职教育[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4).
[6]徐静锣.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作者简介:
黄光明(1966—),男,广西扶绥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
廖飒(1969—),女,广西平乐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