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系统论在高职教学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黄光明 廖 飒
关键词:系统论;高职教育;教学系统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应如何协调教学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关系,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高职教学与外面的世界连通起来,优化高职教学过程,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拟采用系统论的方法,探究高职教学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优化高职教学系统、促进系统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具有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都普遍存在着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系统内部的交换是系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依据和内在动力,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换则是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外在动力。
培养人才的学校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不仅存在着系统内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同时还与外部环境(社会)紧密联系。学校这个大系统又可分为若干子系统,如教学系统、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系统等,我们主要探讨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系统,在这一系统内的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培养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等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系统功能。
协调系统内部诸要素关系,激发系统内部生机
高职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来自各组成部分的合理结构,现代化教育管理要求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建立合理的系统结构,取得整体的最佳功能。
(一)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系统中的两大核心要素,教师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者,而学生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使教育信息得以传播。高职教师应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师、学生这两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高职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与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性姿态,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教师应信任学生,与学生民主协商;教师应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向书本、教师、权威挑战;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给学生以正确指导。可以说,在民主、平等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二)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使其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介于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之间,因此它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也不同于中职教育。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生家长,都应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正确的认识。
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部分中级)实用技术、管理人才的任务”;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表述多样,如实用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等,但基本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服务对象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二是强调技术、技能或操作,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区别开来;三是强调高级性,培养的是高级技能人才,不同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些概念内涵较为宽泛,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应根据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和专业特点确定培养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是完善高职教育系统关键的一步,这一要素极大地影响着其他要素,而且影响着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
(三)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保培养目标的落实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学校组织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职业分析—市场调查—教学设计”方法来确定。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通过职业分析,掌握、了解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包括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哪些课程在高职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将那些与职业能力要求相关性较低的知识、技能加以排除,使高职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培养目标。再次,高职课程应坚持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的指导思想,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开展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提供更大的空间,通过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具有高职教学自身的系统性。
除此之外,高职教育还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介绍新技术、新设备,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技术进步。要坚决防止高职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等问题的出现。
(四)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和组合式的教学媒体,确保教学内容的顺利传播
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称为教学媒体。传统教学过程常用的教学媒体有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等,它们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教学的需要,高职教学必须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如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补充与改善,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是高职教育系统内部实现现代化的硬件保证,可使高职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类信息要素在实践应用中达到合理、高效、和谐,优化系统内部的信息结构。但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具有不同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对于高职教育中的理论教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幻灯片、投影胶片、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它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可突破传统教学单项信息传递的界限,能提供某一事物的典型现象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对于教学重点及难点,可借用这些媒体的重现功能,有节奏地操纵和控制,实现教学内容的再现,同时配合教师的分析、讲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践性环节中技能训练的教学,可利用录像、计算机等教学媒体进行实验实训操作过程的观摩,对于操作复杂、过程繁琐的实验实训,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对操作过程进行分解、简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然后再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可通过摄、录像设备将学生整个实践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录放设备再现其操作过程,通过与规范的操作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使学生了解自我,找到差距,达到实践性教学过程的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