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略论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其培养
作者:马 斌
培养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从新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必须对高职生进行就业理念的训练和培养,不断强化高职生的职业意识。一是要认真组织专业、行业形势教育,使高职生关心行业发展大事,关注专业发展方向,激发专业学习兴趣。二是要积极开展高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使高职生憧憬未来职业,树立职业理想,勾勒职业蓝图,端正学习态度。三是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置于重要地位,使高职生懂得职业义务,崇尚职业良心,追求职业荣誉,明确职业纪律,自觉养成职业责任感和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四是要加强就业指导,使高职生掌握择业方法,找准职业方向。五是要大力进行创业教育,使高职生具备创业的冲动和理性认知。六是要搞好通识教育,使高职生学会交往,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建立良好的有利于建功立业的人际关系。
着力预就业环节,构建有效管理机制高职生的预就业既是学生职业素质的检测、调试、磨合阶段,也是职业素质的整合、丰富、提高、完善、巩固阶段。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根本不能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另外,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当他走出校门时,至少有30%已经过时了。预就业环节是具有实战意义的演练、验证、扬弃和更新的过程,是对学校学习、培养的延伸与拓展。因此,预就业环节能否抓住、抓紧、抓好,事关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局,事关高职生的职业素质能否最终形成,并通过社会检验得到认可。因此,构建有效的预就业环节管理机制十分必要。一是要精心策划、周密计划,制定学生预就业的总体方案,使其目标清晰;二是要组织好联系、巡察网络,建立全程“定位系统”,提高其可控程度;三是要完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真正来自于职业实践,可用于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难题,并为学校技术开发与服务带来链式反应。
把握培养重点,按岗位需要打造核心素质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而且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这并非意味着在培养过程中应均衡用力、同步增长。因此,既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针对性,又要把握培养重点,按岗位需要打造核心素质,体现时代性。根据高职生的现状,当前应着力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1)吃苦耐劳精神。要去除学生的“娇”、“骄”二气,使其勇于在职业岗位上任劳任怨,不怕吃苦。(2)服从协同意识。要去除学生任性、逆反的心理,使其学会求同存异,从大局出发。(3)韧性意志品质。要去除学生浮躁、轻薄的作风,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毅力。(4)和谐人脉理念。要去除学生清高、孤傲的性格弱点,使其学会创造友好型工作环境。(5)开拓创新能力。要去除学生的守旧习惯,使其不仅善于接受新知识,而且在工作时善于独辟蹊径。(6)基层锻炼理念。要去除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毛病,使其勇于在基层、一线锻炼和丰富自己。此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应对高职毕业生强化“扎根”教育,克服其随意“跳槽”的行为,因为随意“跳槽”对企业与职业者个人均会带来不利的后果,也会给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带来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5.
[2]喜子.关于人生智能和成本的探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87.
作者简介:
马斌(1962—),男,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