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新

作者:张成威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借鉴高等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创新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进一步拓宽知识结构,掌握体育动态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重任。因此,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只有进一步丰富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
  
  高职院校体育发展新趋势
  
  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以终身体育锻炼为主线,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成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体育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延伸,形成一个开放的时空体系。体育作为身心兼修的教育形式,只有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性化趋势,构建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谐统一的人性化教育模式,才能实现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目标,充分体现个性、绿色、快乐、终身的多维体育理念。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紧迫而必要。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滞后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缺乏规模效益,教师对继续教育效应认识不够。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仍局限于学历补偿、岗前培训等方面,有计划地培训学科(术)带头人,跟踪国际、国内学科前沿,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体育教师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继续教育较少。原有的继续教育模式传统落后,且受场地、空间、时间的限制,缺乏灵活性,内容与形式单一、封闭。这种状况难以适应高职院校体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滞后随着体育科技的发展,许多体育知识和技术已被淘汰,体育竞赛规则不断变化,运动技战术水平也在更新和发展,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涌现。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体育教师面对变化的知识和技术,面对崭新的体育项目感到陌生和无能为力,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表现出体育知识和技术、战术水平的老化和贫乏。虽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基本上能完成本校的体育教学、体育科研、课外体育活动和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等任务,但是作为一个称职的体育教师还远远不够。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必须进行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改变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落后的局面,使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心理素质、业务水平和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与完善,加强高职院校体育师资力量,保证高质量地完成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科研、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训练等工作。
  
  构建适合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
  
  继续教育是一项崭新的教育制度和全新的教育领域,需要我们具备超前的思考。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需要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因此,只有科研先行,以理论支撑改革创新,才能适应一流教育、一流教师队伍的要求,才能认识继续教育的真谛和规律,才能把握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全局。
  体育教学行为修正模式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教育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体育教师培养方向应由“运动技术型”逐渐转为“技术理论型”。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备过硬的运动技术水平、精深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开拓性的思维观念。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创新教育,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并针对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反省、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并虚心听取他人提出的观点,共同对教学态度和行为进行商讨,相互研究,相互观摩,相互评议,自我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态度,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课题开发研究模式这是一种使接受培训的体育教师直接参加课题研究与开发,包括参研、自选科研课题、推广科研成果、创建新的教学方法等,实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体育教师应具备改革与创新意识,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导和杠杆。“研究型”、“专家型”是体育教师成长的最高目标,也是参与继续教育的目的。其基本特征是具有教学专长、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力与洞察力。一个好的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从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等不同方面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
  科研推动继续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充满创新活力的继续教育模式。要通过教育科研活动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借助科研项目或科研活动推动体育教师的学习钻研,定期举办体育学科的讨论和培训以及课改经验交流,创造条件多渠道、多形式地为体育教师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服务,使其了解体育实践的需求,参与体育科学研究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是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模式的基本环节涵盖了行为修正模式、开发研究模式的主要操作方式和优势,使二者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克服两种模式的缺陷,又使两种模式的优势互补,整合了两种模式的功能。在这种模式下,继续教育的“操纵者”是接受培训教师自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教师在科研中学习,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促进体育教师由“工作型”向“研究型”发展,是适合体育教师学习的继续教育新模式。
  
  把握新的研究方向
  
  构建开放型、规范性培训的网络体系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变革,也为继续教育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前景,网络教育必将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仅靠一个培训机构的力量很难满足接受培训教师对培训类型、层次内容、时间、地点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应根据继续教育的实际,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创建各级培训机构、各类学校通力合作的开放型培训业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继续教育进一步面向全体教师。就教师个人而言,不同年龄、不同职级、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学校,学习的动机、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都存在着差异,甚至是较大的差异。要努力满足教师学习的多样需求,探索一种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继续教育新模式,不断强化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崭新的继续教育手段,使教师能通过因特网查阅各校继续教育网络体系,了解课程设置和课程菜单、教学内容、教材讲义、时间安排等,并能解答疑难,交流培训经验,互相沟通,互相协作。让教师在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随心所欲地接受继续教育,是规范性培训的组织者设计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适应当前教育趋势的需要。
  大力推行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发展最突出的一点是重视校本培训并着力于探索、完善校本培训模式。按照“学校本位发展学说”和学校的功能,校本培训将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向,也是新世纪教师继续教育的主流。(1)培训地点在教师工作的学校。这不仅可以解决集中培训带来的交通、时间等方面的诸多不便,而且由于培训地点在教师工作的学校,可以使教师经常处于培训活动的中心,能充分调动学校和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培训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2)培训方式不拘一格。培训一旦走出课堂,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课堂讲授一种形式,但也不排除课堂教学,应是课题研究、教学实验、专题讨论、学习心得交流、理论探讨、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相互结合,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特级教师进行现场指导。(3)培训效果具有实效性。由于校本培训的需要来自于教学实践,接受培训者实际上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领域,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因此,确立明确的目标才能达到培训的实效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