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新论

作者:杨 哲




  摘要:探索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模式,包括进行就业指导、健全择业心理素质、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求职方法技巧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展创业素质教育和进行综合素质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职业素质;培养
  
  要使我国从人口大国、工农业生产和制造大国变成立于国际竞争不败之地的经济强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使其顺利就业,促进全面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2005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第六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建立四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将就业工作与学校业绩挂钩。可见,毕业生就业是关乎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为搞好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必须重视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反复进行就业指导
  
  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人文素质、吃苦精神与综合能力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整合专业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反复进行,补足当前素质教育缺失的内容。
  把职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开展六方面的教育 (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品行端正、勇敢自信、知难而进、乐于吃苦的意志品质。(2)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工作、合作共事与生存发展。(3)职业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4)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5)就(择)业指导。教会学生善于推荐自己,尽快就业并适应工作。(6)法规知识讲座,教会学生遵纪守法、有效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安排上,第一、第二学期进行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定向教育,第三学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第四学期进行择业就业技巧指导,第五学期进行创业教育,第六学期进行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和相关法规知识讲座。通过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炼就过硬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职业指导课程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渗透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如在国际贸易课教学中渗入规则和竞争意识教育,在财务会计课教学中渗入严谨、细致、不贪便宜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渗入创新思维教育,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在实践课教学中渗入爱岗敬业教育等等。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经常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以及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建议,研究毕业学生的职业行为。
  聘请业内专家参与、指导实践教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专家指导,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的实践活动认识未来职业,养成科学严谨、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风范,做好从事这一职业的知识、技能与心理准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
  搞好就业与创业辅导 经常请地方政府人事部门负责人、企业人事部经理、人力资源研究专家以及模范毕业生等来校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辅导。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毕业生现有就业渠道主要有:(1)针对本校毕业生特点,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参加毕业生就业招聘洽谈会;(2)高校联合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3)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组建的毕业生分类就业市场;(4)以省市为基地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5)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组建的全国六大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如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区域市场等);(6)中央部委主管毕业生就业的部门主办的本系统、本行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7)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举办的以招聘到本企业就业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8)逐步成熟的国际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社会认可,文明习惯符合规范,文化知识合格够用,专业技能确保过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能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向社会推荐自己,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
  
  健全择业心理素质,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高职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对劳动人才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缺少了解,普遍对未来职业认识不清,心存侥幸,期望值过高,受挫时心灰意冷。选择职业时,往往脱离客观现实,不能正确评价自己,重利益、轻成才,看眼前的多、看今后的少,看表面的多、看实质的少;不愿意到工矿企业生产一线去;缺乏沟通能力、合作技巧与吃苦耐劳精神,导致多次择业失败。
  应教会学生清除杂念,增强自信;学会坚强,寻找欢乐,使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处理社会大环境与自身的具体矛盾。从就业观念上对自己正确定位,比如,让他们认识到要成才,没有捷径可走,第一步应立足基层,到生产一线去锻炼。让学生看到越来越开放的我国人事流动制度将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使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正确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同时,应教会学生通过认知、了解、调控、指导自己的行为,做到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自我设计、自我调适、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抉择、自我创造、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与弱项,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并扬长避短。一个缺乏自我认知智能的人,优点甚至会变成缺点。一个具有自我认知智能的人,会主动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理性分析、批判性审视自己的行为;发挥优势,纠正错误;关注社会,调适自我;利用时间,明确目标;丰富知识,坚定信念;规划人生,整合资源;争取最大限度地形成自己的优势。
  
  求职方法技巧指导
  
  为指导高职学生掌握择业技巧,我校编写了就业指导教材,建立了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了如下择业技巧培训:
  职业规划测评 学生运用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先列出求职方案,进行可能性评价,确认成功或失败的风险比例。再分析该方案与自己的目标是否相符,对各种不同方案形成选择倾向,将原定目标调整到与可能性方案相谐调,最后建立评价择优标准,通过分析、聆听、比较,选择某一优秀方案作为自己的目标。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把提出的问题解决为止。通过测评,使学生做到:(1)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和适合的岗位;(2)更多地理解各种可能性,拓宽自己的择业范围;(3)依据报告提出的职业建议,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避免盲目就业。
  学会推荐的方法艺术 让学生掌握口头自荐、书面自荐、广告自荐、学校推荐和他人推荐的方法,掌握积极主动、重点突出、如实全面、有的放矢的自荐技巧与语言表述艺术。
  掌握面试的基本技巧 包括:(1)面试中的基本礼仪;(2)面试中的语言技巧;(3)面试中的手势技巧;(4)面试中回答问题的技巧;(5)消除过度紧张的技巧;(6)正确对待面试中的失误;(7)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以新的姿态迎接下一次面试。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人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我校采取三步走的做法,教学生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适合做什么工作。第二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专家对人的性格特征的研究,进行自身性格测评,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辅助参考。第三步,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典型例证,指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比如:(1)短程规划(4~6年):掌握娴熟的理论技术,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通过各项等级考核,获学士、硕士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2)中程规划(7~9年):不断努力拼搏,有效发挥专业技能特长,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谋求深造发展,力争获博士学位。(3)远程规划(10~15年):充实完善自我,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以此顺利实现由“学校人”到“社会人”,再由“社会人”到“职业人”的两个转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