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四双”半工半读模式的成功实践
作者:朱照红
自2002年至今,我校先后通过了江苏省机械、数控、电子三大专业的重点专业建设验收;多方筹措近两千万资金,先后建成金属切削加工工场、现代化数控加工中心、电控实训工场、电工实训工场、电子自动化装配生产线、SMT电子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多媒体制作中心等八个重点实验、实训基地,并出台了相关的对外加工服务条款和优惠鼓励措施,为每个室配备了具有技师以上职称的高技能专职教师,为“筑巢引凤”做好了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江苏德西数控技术有限公司、靖江海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靖江永威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与我校联系来料、来样加工、合作事宜。本着效益双赢的原则,学生在“真刀真枪”条件下获得技能训练的同时合理创收,还为困难学生解决了学费和生活问题。学校也因此在实习耗材和实习管理上实现了“零投入”,而以往此类实训耗材每年都在20万元以上。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的土地资源和校舍资源,学校与靖江博瑞杰公司联合成立了靖江电大工校博瑞杰汽车服务中心,学校对外开放一个车间,由博瑞杰公司投入设备和资金,以我校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学生为主要员工,为学生提供汽车内饰装潢、汽车保养、汽车维修、汽车驾驶等专业模块工学结合的机会。不少学生在实训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和“生意经”,许多汽车维修服务业提前半年订购我校的毕业生,更有一些毕业生“少年老成”,用工学期间积累的资金“另立炉灶”,成立了自己的汽车维修服务公司,并主动为下一届校友提供半工半读岗位。
“订单式”培养是企业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与有条件的职业学校签订人力资源培养协议。由于这种培养方式具有学得专、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在稳定人才队伍、保障企业发展需要方面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深得大中型用人单位的青睐。我校创造性地将这种“订单式”培养发展成半工半读教育的一种合作形式。保障就业是“订单式”培养的目标,半工半读是“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企业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同专业紧密结合的半工半读的岗位,有责任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模块和教学手段,并为学校支付管理费用。学生在实习期间应享受徒工待遇,顶岗期间也应按生产能力和生产任务享受企业的职工待遇。
基于半工半读思想的“订单式”培养方式,学生前两年有1/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企业文化教育、企业劳动安全生产教育、按专业模块轮岗实习,有2/3的时间在学校接受认知能力教育、社会能力教育、发展和创新能力教育,学生最后一年在企业接受定岗职业技能提升训练。90%以上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中、高级职业技能的鉴定和考核,并迅速融入企业,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排头兵。一位企业老总深有感触地说:“从劳务市场或人才市场引进的人才虽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但不熟悉企业文化,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没有企业特定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生产能力差,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而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的毕业生对企业有感情,上手快,用得好。因此,企业投入在半工半读教育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值!”
参考文献:
[1]刘建湘,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3]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朱照红(1971—),男,江苏靖江人,江苏省靖江职业教育中心校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和半工半读、职业教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