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对民初女子职业教育的再反思
作者:王巧玲 王明强
关键词:民初;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作用
南京临时国民政府的成立,奠定了资产阶级教育民主化改革的政治基础,开辟了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南京临时政府组建的临时教育部,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维持了政体变更阶段教育的正常进行。1912~1913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以法定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改革教育的构想。①根据当时的民主共和精神,清除了部分清末学制中的封建专制性因素,缩短了学制年限,不再限制女子进入各级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取消读经科目等。同时也继承了清末学制的三级模式,发展义务教育,重视实业教育。这又为女子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民初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振兴实业和改革教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产生的两大思潮。实业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实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黄炎培认为:“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二者皆以解决生计问题为目的,然其范围不同。实业教育之高焉,高等专门实业亦属之;……故论其长,可谓过于职业教育,英语Industrial education之名词,依其本义,仅限于工业教育。东方译为实业教育,亦仅限于农、工、商三种,而医学、教师等不与焉。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则凡学成后可以直接谋生者皆是。故论其阔,又可认为不及职业教育。”②
“癸卯学制”规定,只有与直接的物质生产相关的农、工、商教育才归入实业教育,范围是很狭窄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实业教育先于职业教育出现有其特定的土壤,而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又促使教育家进行全面反思,最终以范围更全面、更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职业教育形式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誉为“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实用教育,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并很快传入中国,促使国人的教育取向由实业向职业转化。不难看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救世思想浓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就业和教育普及问题。这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平民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职业教育的平民化思想很快成为当时教育界的共识。③
走在职业教育前列的是陆费逵。1911年,在《世界教育状况序》中,他提出了“国民生计之赢绌,恃职业教育,而国势之隆替,教育之盛衰,厥为人才教育”的著名论断。他看到职业教育与国民生计的关系:“非职业教育兴盛,实业必不能发达,民生必不能富裕。”陆费逵对我国民初职业教育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他对职业教育进行的成功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教育史上职业教育先驱的地位,他的“国民教育、人才教育、职业教育三育并重”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④
1912 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把 “实利主义”确定为民国教育方针之一。他认为“实利主义之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⑤
1915年,陈独秀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中主张教育“尊重职业为方针”,他也呼吁把职业教育作为新教育方针之一。⑥
黄炎培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商榷》一文中认为,教育“使人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条件”,以实业教育为中心,且“一切设施必求悉与此旨相合”。他实地考察了美国的职业教育制度,通过《美国教育状况纪要》和《美国教育状况》向国人介绍了美国的教育现状,认为“美国教育足资吾人效法者有三事”,“一曰实用教育。彼国无论何种教育,皆注重实用。二曰体育 。三曰校外教育亟宜注意”。在《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中,他系统地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目标:“第一,须确立职业教育之制度”,“第二,须慎择职业之种类与其性质,并仰赖议会、政府、学校、学生和职业界共同谋之。”从《实用主义产生之第一年》、《实用主义之第二年》、《实用主义之第三年》等文章可以看出黄炎培对实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一文则说:“余固不欲置实业专门教育为后图,要不能不认职业教育为当今急务。”⑦黄炎培成为民国时期提倡职业教育的集大成者。
女子职业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戊戌维新前后,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阶层就呼吁女子教育。1889年,中国人自己创办了第一所女学——经正女学堂。1901~1903年,国人自办的女学增至17所。社会的变化促使满清政府高层进行反思。1906年2月21日,慈禧太后面谕学部,要术振兴女学。第二年,《奏定女子小学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颁布实施。⑧其中,女子师范学堂的设立,成为女子职业教育的滥觞。
蔡元培在《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中指出,女子教育核心是塑造女子的完全人格。为此,他提出了对女子进行三育:在于养成独立自主之个性,强身健体的体育;在于经世致用,培养精细思考之智育;在于养成女子高尚情操,摒除依赖之特性的德育。他指出了女子在慈善、师范等专业领域超过男子之处。⑨
黄炎培在《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一年》中对女子所从事职业有了基本的认识。他指出:“女学裁缝,其材料皆取实用物,注重学生勤务,男女学校咸督励不少。”在《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一文中认为女子职业教育“一阳始生,旬萌渐出,郁葱犹未也”。在《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一文中,黄炎培指出要审择职业之种类与其性质,“女子缝纫、烹饪与夫家事也”。《民国六年之职业教育》一文提出要“促设女子职业学校”。⑩
在女子职业教育方面,陆费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他从女子自立角度出发,提倡女子接受职业教育,他认为女子“职业教育,即授以谋生之能力,而为自立计者也。”{11}职业教育具有局限性和可操作性二重性。他认为,男子与女子的生理基础不同,女子的生理比男子弱;并且,女子将来要为人妻、为人母、为家庭之主妇。因而陆费逵主张女子教育“以妻之教育,母之教育,适宜职业之教育,为女子教育之主义”,“至不适宜之职业,非不见信用于世,即以斨贼女子,夫岂主持教育者所当有事乎”?{12}他认为“女子教育之方法”,除为了教育其为人妻母之外,“当设女子师范学校,女子裁缝、刺绣、蚕业、图画、音乐等学校,期可以习一业为生活”。女子不应当接受政治、军事、外交等职业的教育。{13}1911年,基于对当时世界各发达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了解,他在为中国教育会撰写的《章程》中提倡男女补习教育及职业教育。
此外,笔者认为,教会教育的出现,对女子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实业统计》附录载,1905年来华的女传教士为2002人,而到1915年达3235人,1917年达3637人,而且女传教士的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大批的女传教士来到中国,其中不乏女权主义者。她们的到来,对中国女子唤醒男女平等、求知、参与社会交际的愿望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传教士直接投资办学,不仅为中国教育事业提供了蓝本,而且在教育办学方式、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小视的借鉴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护士职业的发展,传教士协助组织了“中国护士协会”,在尼娜·盖奇的帮助下,还制定了全国护士训练标准。1915年,该组织举行了一次全国性考试,为我国护士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护士职业从此逐渐成为女子比较喜欢从事的职业之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