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江苏省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
作者:袁红萍 朱 红
关键词:常州科教园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途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水平的实际提升,已经成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广义上讲,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也是为了服务社会。而这里的社会服务不是指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间接方式进行的,而是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通过产学合作、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形式直接服务社会,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的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传承服务。
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经验来看,无论是服务于社区的美国社区学院以及服务于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德国高等专科学校,还是法国短期技术学院和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都没有过度强调像科研型大学那样通过纯理论研究、创造发明、知识和科技创新等途径为社会提供服务,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专长和特点,以服务行业(企业)、政府和社区为主要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直接为个人和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
常州科教园区作为全国第一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园区,拥有5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专业方向涵盖现代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技术及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从社会进步和民众需求出发,建立服务型教育体系,为社会、企业提供更丰富、更实用、更直接的服务,不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活力,已成为常州高职教育乃至全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社会服务工作尚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配套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但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来说,尚没有出台较为详细的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就高职院校内部而言,学校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也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师生的社会服务工作虽有所开展,但仍停留于浅层次。
社会服务的组织机构和服务平台不够健全目前,各高职院校都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学院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解释、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等工作,但还没有专门成立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服务部门,未能有效地组织全体教职员工为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出谋划策,客观上造成学校社会服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尚缺乏正确认识近年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教师超负荷地工作,疲于应对校内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任务,教师的科研重心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需要相脱节。当然,单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间接地服务于社会,但它不能满足地方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即时需要,也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更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
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探索
科教园区这种办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探索,它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通过高等教育、产品研发与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模式,实现区域经济振兴。常州科教园区破除了传统的各校独建、独享教学资源的构建壁垒,突出教学、实训、科研、产业的有机结合,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就业、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体系。笔者认为,常州科教园区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首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和保障机制虽然社会服务工作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双方优势互补的自主行为,但政府的推动、组织、协调、激励对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的企业之所以能自愿接受各种职业培训,除了企业对其根本利益的考虑,还在于德国的教育法规体系对培训企业的权利义务都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和各地方性教育法规只有对企业履行职业教育的规定,而没有对不履行义务的明确处罚规定,使得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仅限于小范围,可操作性差,并难以贯彻。因此,各级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制度、考核以及政策优惠等办法来约束各方的合作行为,提高合作的自觉性,使各项合作得以稳定、持续地发展。
建立一致的专门组织机构和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体系常州科教园区内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各有所长,具有不同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设备优势,虽然地处一区,但是隶属不同的办学主体。要实现各院校之间教学资源建设的统一规划,势必要建立一个由政府、院校、行业成员参与的顶层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推动常州科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工作,制定有关教学资源共享的政策、规划和具体操作方法,协调资源共享中的重大问题,保障教学资源共享有序合理地进行。在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中,统筹区域的功能设置,统一规划布局,保证教学资源共享的公平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建设科教园区职教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共享目前,园区内各高校都具备各自的校园网络,但由于体制障碍,各资源库自成一体,投资重复,信息资源缺乏或效用低下,没能充分发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作用。因此,组织建设包括特色专业课程资源、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专家信息库、园区人力资源网络等为主体的科教园区职教资源库,以形成园区开放式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的对外辐射功能,加强区域内部及地区间职教信息的整合和交流。
寻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结合点,拓展和提升服务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应按照第一线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来培养人才,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与社会(企业)有近距离乃至零距离的相互渗透,实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提供技术开发、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事实上,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得以高效开展,都立足于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完善上,有赖于教师自身的科研、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
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
构建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是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科知识型教学体系而言的。这种体系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技术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从而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保持专业定位与职业方向相一致,贴近社会生产实际和职业分工。而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也必须以专业建设为依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社会提供各种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服务。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根据技术型教学体系的要求,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以岗位需要组成教学模块,采取现场教学,顶岗实践,产教结合,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的方式,来实现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