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职业院校应树立“大职教观”

作者:周艳红 凌 云




  摘要:“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反思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提出的。“大职教观”不只意味着建立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更意味着人们职业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社会化等特点。发展大职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培育优势特色专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大职教观;竞争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催生“大职教观”
  
  职业教育就是要使人获得职业,职业教育观则是指人们关于职业教育问题的看法。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入门教育,而职业准备教育则是职业院校的天职。职业准备教育涵盖了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技术教育,应该由职业院校完成。“大职教观”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职教观而提出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办职业教育的理论,是对单一、分割、封闭、孤立的职教观的否定。职业教育应是整体的、系统的、开放的,并应将解决诸如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教育需求的无限性,学校教育的单一性与企业、社会要求的多样性,学校教育的暂时性与个人学习的终身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生现实适应能力与未来发展需要及应变能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独立性与互通性等矛盾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大职教观”包含着职业教育本身特有的体系构建、体系运作、体系功能的开发与拓展,职业院校树立“大职教观”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大职教观”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涉及对人、教育、职业、职业教育及其发展观、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全新理解。因此,应拓展对“大职教观”的认识,赋予“大职教观”丰富的、全新的内涵。
  
  职业院校确立“大职教观”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更换职业,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使生活过得更好。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这就需要教育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寻找一条新路。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功能价值,接受职业教育,继续充实自己,实现满意就业。其次,要挖掘职业天赋,发扬人的个性。人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应通过职业教育挖掘个人的职业天分,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寻找新路。再次,优势的职业天赋与岗位群搭配,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就业信息,创造发展空间。职业院校确立“大职教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意义上的狭隘职教观阻碍了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大职教观”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应对21世纪需求变化对职业教育的挑战,针对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充分重视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的开展,技术与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突出强调培养创业能力,以重视开展全民职业教育为立足点发展职业教育。
  狭隘职教观存在诸多弊端,已成为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体制不顺。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机构之间以及各类职业学校之间缺乏一种能有效加以统一管理的体制,更没有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机制。(2)功能单一、对象狭窄。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是以从事学历教育的传统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为核心,广泛需要的短期职业培训则处于边缘位置,以学龄青少年为教育对象,没有涵盖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其他人群。(3)办学主体单一。企业职业教育极为薄弱,民办职业教育尚属新生事物,由此导致办学主体过于单一化,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强。(4)办学方式封闭。没有能建立起行业企业、劳动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有效参与职业教育实践的运行机制,也未能建立起跨部门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脱节,课程与教材开发严重滞后于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变化。(5)价值取向功利化。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呈现出两种较为极端的功利化取向。一是片面的升学取向。由于追求更高的“对口单招”和“专转本”升学率的需要,一些学校不惜为此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开展应试教育,没有关照大多数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二是片面的就业取向。基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认识,一些学校片面强调岗位针对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培养,视职业教育为解决社会就业难题的良方,未能关注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6)办学过于模式化。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追求同样的标准、共同的规范,学制缺乏弹性,没有真正为学生提供半工半读的机会与现实途径。这些都是模式化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狭隘的职教观基于将职业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的错误预设,呈现出孤立、单一、封闭以及模式化和功利化等特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阻碍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亟需转变。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与思维观念的转变,科学发展观与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狭隘的职教观已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益丰富多样的受教育需求,同时也制约了职业教育自身的方展。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树立“大职教观”,承担起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担子,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更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职业院校建立“大职教观”的对策
  
  职业院校树立“大职教观”,教育目标应从单纯的“就业”转向“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定位的调整必将带来教育教学在内容、方法、管理上的一系列改革,这就意味着职业院校不仅要给青年人某种就业技能,更要给他们足够的基础能力(普通文化的和专业的);不仅要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与思想品德;不仅要能就业,也要具备接受高一层次教育的基础。职业院校应建立起真正具有职业教育意义的本科与研究生层次的办学模式,尽管目前高职“专升本”正在尝试实行,但许多本科院校仍是以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式对待高职“专升本”的学生,并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强调建立真正属于职业教育的大学本科。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样培养高层次人才,但应突出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特点,在这方面职业院校比普通本科院校更有优势,应当允许一些办学质量较高的职业院校自己兴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并且逐步过渡到以本科为主。至于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办学模式,MBA实际上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由职高到高职到本科高职再到MBA,在办学层次上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大职教体系。职业院校加强了学生的基础能力,就是增强了适应性,增加了就业、创业的可能性,可以使学生的发展具有更宽广的前途,更具应变能力,更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
  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多元整合,迈进“大职教”时代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普及,高等教育由英才模式向大众化模式的过渡,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使职业院校出现了空间优势。职业院校的空间优势拓宽了培训领域,扩大了服务面,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平台。当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需求的热门,为此,需要将高职教育的职能扩展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即不但应实施在校生的学历教育,而且应主导社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构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科学发展观和“大职教观”的指导下,职业院校应提高对职业教育的使命与功能定位的认识,运用办学优势开展培训,将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功能定位融为一体,通过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与绩效考核指标,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两个目标。“大职教观”可使职业院校更加强有力地介入培训,而且可以开拓社会培训市场,拓展职业院校的办学空间,为职业院校提供一定的生源和经济来源,既可盘活内部资源,又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进一步改善学历教育的师资与办学条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