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蔡元培与中华职业教育社
作者:安 宇 沈荣国
愈老弥坚的理论推动
在蔡元培对中华职教社及其职教事业直接参与和宏观关怀背后,隐含着他卓越的职教理论认知。他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主要经过主张实利主义教育、强调劳动精神、认为职业科是教育正途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张实利主义教育阶段。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认为“实利主义之教育,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也”。{12}第一次提出“实利主义教育”主张,而后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等场合和文章中,一而再地重申这种教育主张,成为蔡元培早期职业教育理论的主流。这种实利主义教育主张背后隐含着他“趋实业而避官僚”形势认识,即认识到“今日世界大势所趋,政治范围必逐渐缩小,而移势于实业”。据此,他认为“实业教育缺乏,致中学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之用”,而注意职业、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办法之一。{13}
由是可见,这种实利主义教育主张,一方面使得蔡元培意识到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是他在民初提倡职业教育(实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华职教社的建立也深受其恩泽;另一方面,这种主张的基础是对当时形势的表层含糊认识,还没有分清实业教育与近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区别,而且他注重职业教育“并非主张大加改革,不过于普通教育时间内,因地制宜,酌加农、工等科”{14},带有强烈的晚清实业教育色彩。这种局限是他在20年代直接参与中华职教社事业走向低潮的原因之一。
第二阶段:强调劳动精神阶段。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先后担任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特别强调学生劳动习惯和能力的养成。1927年10月13日,蔡元培在南京特别市教育局演说,认为养成劳动习惯是教育应特别注意的三大点之一;11月在《中国新教育的趋势》中说养成劳动的能力是中国新教育的三大趋势之一;{15}次年在《〈大学院公报〉发刊词》、《全国教育会议开会词》中也先后明确强调养成劳动习惯,使劳心者亦出其力以分工农之劳,而劳力者亦可减少劳动时间,而获得研求学识机会,人人皆致力于生产事业,人人皆得领略优美的文化。{16}
蔡元培对劳动精神的强调,虽然没有直接涉及近代职业教育,但却触及职业教育的精神内核——打破劳动阶级和智识阶级之界限,与中华职教社“双手万能”、“劳工神圣”等核心精神异曲同工。这一方面对蔡元培恢复直接参与中华职教社事业起到直接促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认识升华奠定深层思想基础。
第三阶段:认为职业科是教育正途。1930年以后,蔡元培对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升华。1930年7月,蔡元培在中华职教社第十一届年会暨全国职业教育机关联合会第八次年会、全国职业教育会开幕会上,一再强调“职业教育很重要”、“这个责任很重,所以社要努力进行”,{17}这已明确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1931年6月,蔡元培在《谈今后的教育方针》中指出:今后的教育方针,自小学以至大学,均以养成职业化,增加国民生产为一贯的精神。{18}1934年1月,蔡元培在《关于青年教育问题谈话》一文中倡导人民转变观念:“从前人以为从小学、中学升到大学是正途,在各级职业学校用功是异途;现在要改为职业科是正途,而被挑选出接受大学教育的,才是异途。”{19}这样,经过不断的升华,蔡元培最终给予职业教育以教育正途的地位。
蔡元培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升华,并最终确定其教育正途的地位,是他长期探索的结果,是其一生教育思想的结晶。这在职业教育广受质疑的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现代中国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20},“蔡元培是个高超的理想家,同时又是个坦白的实践家”{21}。他带着对近代教育事业执著的热情,不断进行各种领域的教育理论探索,对近代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断升华和深化。在理论认知的推动下,他不断提倡发展民国职业教育,对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华职教社及其职教事业更是长期关怀和直接参与,而且愈老弥坚。无论是他锲而不舍的理论探索,还是长期的亲身参与和时刻不忘的大局关怀,都对当时的中华职教社事业乃至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对今日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重大借鉴意义。蔡元培是中华职教社、现代职业教育当之无愧的不朽先驱。
注释:
①黄炎培.吾师蔡孑民先生哀悼辞[N].中央日报,1940-03-24.
②申报.1922-07-08.
③申报.1919-09-21.
④申报.1930-07-19.
⑤申报.1930-09-30.
⑥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十七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31.
⑦民立报.1912-01-25,1912-05-28.
⑧时事新报.1928-10-06.
⑨申报.1928-05-29.
⑩王世儒.蔡元培年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72.
{11}第十届社员大会[J].教育与职业,1929,(1).
{12}蔡元培.对教育方针之意见[J].东方杂志,1912,(8).
{13}{14}{15}{19}高叔平.蔡元培教育论集[Z].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60.
{16}蔡元培.大学院公报发刊词[A].中华民国大学院编.全国教育会议报告[C].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
{17}蔡元培.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一届社员大会开会词[J].教育与职业,1930,(8).
{18}蔡元培.谈今后的教育方针[N].中央日报,1931-06-03.
{20}毛泽东.毛泽东同志致蔡元培先生家属唁电[N].新华日报,1940-03-08.
{21}许地山.蔡孑民的著述[N].珠江日报,1940-03-24.
作者简介:
安宇(1956—),男,江苏丰县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近代留学生研究和职业教育研究。
沈荣国(1982—),男,山东临清人,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留学生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和近代职业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