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技校学生作文批改“淘金法”
作者:刘松杨
关键词:技校学生;作文批改;淘金法;赏识教育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书面语是人们进行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所以,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历来都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的写作训练,总是把“读、写、算”三者并提,称之为三大基础学习能力。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帮助他们写好文章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培养学生优良的文风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文批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古代叫做评点、修订、评语等。目前,作文批改教学一般缺少创造性。许多热心、负责的教师还在沿袭详细批改的方法,他们或者将学生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作文本上“满堂红”,或者写了整页的评语,罗列了作文中大大小小的毛病。教师辛辛苦苦地修改,学生却漫不经心。这次批改了,毛病下次还是出现。可见,这样的批改劳而无功。不少教师就感叹批改技校生作文是“麻袋上绣花”,说技校生“孺子不可教也”。
改进作文批改方法仍然是当务之急。面对技校学生作文批改的现状,笔者认为,不妨试试作文批改的“淘金法”。何谓作文批改的“淘金法”呢?就是在作文批改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作文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正面指导为主,鼓励为先,坚持“多就少改”,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有进步的地方,即“闪光点”。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应肯定他们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使他们尝到作文的甜头,产生写好文章的愿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对作文中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差生作文中的问题,不宜横加指责,而要因势利导,“沙中淘金”。
如何在作文批改中运用“淘金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
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观察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材料,是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在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做基础。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对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例如,在学习完《南州六月荔枝丹》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喜爱的水果的科学小品文。有一位学生发现自家蕉园里居然长出了并蒂蕉,对它的外表、形状、果肉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于是感叹:造物主具有一种神秘的魔力,能造出诸如双黄蛋、双胞胎这些奇妙的事物,大自然真是神奇诱人!这个学生能坚持对事物进行富有情趣的观察,值得称赞。有一位学生在《我们的学校》一文中描写了学校的教学楼,她发现“我们学校的教学楼看起来像一艘巨轮,中间突起的红色部分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就是一艘不平凡的船,敬爱的老师就是船长,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这个学生在观察景物时,既认真观察了整体,也留心察看了局部,同时,还注意了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写得细致、生动。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即使最粗心的学生,都有对周围的事物细心观察的时候,教师不要忘记适时地恰当表扬,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审慎文章立意,细心抽取“金线”
立意也就是确立主题或中心思想。历来写作名家都强调立意的重要性。元人程端礼说:“作文,以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十分形象地论述了立意的重要性。明代王夫之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个见解也十分精辟。叶圣陶先生指出:“看学生的作文,首先要看立意怎么样,如果有不妥之处,必须给学生指明,并且通过教育工作给他切实的帮助”。
有的学生作文虽然有些地方表达不合规范,甚至有的语句不够通顺,但他的思路和观点勉强过得去,教师可仔细找出其立意中基本积极、健康的内容给予肯定,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挖掘主题的深意。有的学生虽然结构安排不合理,但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教师应热情地赞许其立意的新颖之处,并在批改中指导他在写作中结合现实,鲜明地体现时代精神,充实文章的社会意义。
有的学生在立意时“脚踩两只船”,飘忽不定,文章就出现了“无主题变奏”。例如,有一个作文题:分餐制好,还是不好?有的学生题目是“分餐制好”,文章主要分析了分餐制的利与弊,但并未表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可细心抽取一条纵贯全文的“金线”,启发学生摆出自己鲜明的观点进行论述,并指明表达文章的主题可题目示意,或“开宗明义”,或“立片言以居要”去点题,立意要纯,防止“意多乱文”。
不拘一格选材,剔石淘金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柱,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材料可以说是文章的血肉,有了丰富的材料,文章才可能血肉丰满。
在批阅技校学生作文时,我们常常不禁感叹,他们的作文内容实在是太贫乏,所写题材太狭窄。有的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时,三言两语,一段两段就完成了“大作”。面对如此作文,教师如果只是“潇洒”地批上一个“阅”字,再打上一个低分,就好像往学生头上浇了一瓢冷水,下次交上的作文就很可能是“造句练习”了。所以,教师在作文批语中要多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所为,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有意义的题材。即使在学生的“流水账”中,教师也可指出哪些题材有一定意义,哪些内容写出了真情实感。在教师的一次次鼓励之下,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来了,作文的内容也会慢慢变得充实起来。
教师要指导学生领会“选材要严,挖掘要深”的写作原则,围绕观点、主题选择和剪裁材料,在批改时就要善于“剔去杂石,淘取金沙”。如学生写《坚强的外祖母》,在文中记叙了有关外祖母个人爱好、经历、邻里关系等一系列事情。在教师指导下,集中选取能体现外祖母饱经人生沧桑仍然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的材料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琐事略写或去掉。材料选择精当了,人物形象更鲜明,文章更能给人深刻印象。
肯定结构,理清线索
构思就是对文章布局谋篇的思维过程,其外在表现形式即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否严密清晰,取决于作者的思路是否严密清晰。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看学生在作文中是否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沿着一定的思路,将所选用的材料组合连缀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何其芳曾说,有些文章把“许多事情或问题,随便放在一起,没有中心,没有层次,逐段读时还可以,读完以后一片模糊”,这段话主要是讲文章结构方面的毛病。技校学生的作文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毛病,但对这样的作文教师不要全盘否定,要指导其理清线索,有序组织,使文章的布局更好地为表现中心服务。
例如,一位学生在《柑橘》这篇习作中介绍了有关柑橘的一些科学知识,虽然每段写得较通顺,但文章整体层次较乱,给人以简单罗列之感。于是指导他调整了一下结构,先介绍柑橘的树、叶、花、果及培植方法这些生态知识,最后介绍它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修改后的文章条理更清楚,安排更合理。
不少技校学生作文喜欢写“三段论”,即开头—主体—结尾;有的学生作文干脆是“铁板一块”,所有内容都写成一段,结构呆板,条理不清。教师要在肯定学生合理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所写文章内容,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结构线索,多练习做有条理的写作,构筑文章的“金架”。只要教师不断鼓励,学生的文章结构方式,一定会大有改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