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高职教育发展探究

作者:郑长均




  摘要:中央批准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重庆市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然而,人才严重短缺与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却成为制约重庆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难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是建设城乡统筹直辖市必须攻克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探究
  
  建设城乡统筹直辖市
  迫切要求发展高职教育
  
  重庆市直辖10周年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到重庆代表团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重庆市导航定向,确立了“314”总体部署:要求重庆市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随后,中央又批准重庆市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赋予重庆市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之路的重要使命。如何当好“改革先锋”、“探索尖兵”,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摆在3144万重庆市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面对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建设“重庆1小时经济圈”、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作为打好“直辖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特色鲜明的“1小时经济圈、两翼发展”的大城市发展框架,无疑将改写重庆市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对重庆市的高职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实现“1小时经济圈、两翼发展”,亟须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市技能型人才有20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7万人(技师、高级技师8万人),仅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8.14%。抽样调查显示,企业期望的技能型人才的理想结构为:高级技师占劳动者的3.7%,高级工占劳动者的23.1%。按照这一比例,未来5年,我市需要高级技师9.25万人,技师19.25万人,高级工57.75万人,共86.25万人。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缺口为5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缺口近20万人。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定位的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人才短缺与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也将随之加剧,甚至将成为制约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解决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难题,确保城乡统筹发展,除广纳贤才外,可行的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但是,与东部地区和西部某些地区相比,我市的高职教育存在着规模较小、基础薄弱、办学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理念不清、校企合作松散、产学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人才短缺与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更无法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实现重庆市高职教育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战略转变,逐步形成具有重庆市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建设城乡统筹直辖市,就必须对高职教育进行改革。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高职教育发展对策
  
  (一)充分利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契机,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综合实力,营造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2006年底,教育部、财政部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下简称示范院校)建设计划。迄今,教育部、财政部先后确定了70所立项建设单位。我市两所高职院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于2006、2007年成功地被批准为立项建设单位。两所示范院校建设单位的确立对于重庆市高职教育而言,是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大好契机。
  示范院校的申报过程对各高职院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2006、2007年示范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申报过程中,重庆市共有十余所高职院校参加遴选。由于遴选时间跨度较大,遴选指标系统性强,专家组多次对参选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积极督促参选院校加快建设。参选院校之间的竞争激烈,促进了各高职院校良性竞争,向社会和大批高职院校传递了示范院校的信息,提高了政府、企业、学校支持和参与遴选的积极性,营造了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示范院校的建设过程对各高职院校具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其效益日益凸现:国家从财力、政策上对示范院校进行了大力支持和倾斜,地方政府与教育机构对示范院校进行了悉心帮助和扶持,企业行业与示范院校开展了深入合作,社会各界对示范院校的关注日益密切;示范院校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明显发展,逐渐开始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全市高职院校的发展。
  示范院校建设成功后,将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总结出高职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对重庆市高职教育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市两所示范院校建设状况良好,示范作用日益明显。待示范院校建设成功后,必将成为我市高职院校的典范,引领全市高职院校的发展,对构建重庆市高职教育新体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成立高职教育集团,做大做强高职教育,构建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格局
  高职教育集团是指专业设置大体接近的高职院校之间根据自愿、目标一致、资源共享等原则,组成相应的集团,联合开展办学、师资培训、教育教研、校际交流与合作等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开拓发展空间,加快各院校及专业的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要把重庆市建设成为中西部唯一的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直辖市,必须突出城乡一体尤其是城乡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然而,我市城乡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与水平、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以及自身竞争力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存在规模小、基础薄弱、办学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且各自为战、分散办学。因此,要缩小城乡高职院校之间的距离,扩大高职院校的规模,做大做强高职教育,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必须成立高职教育集团。可按照“骨干牵头,城乡联姻,校企结合”的理念和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模式,由城区骨干高职院校牵头,区县高职院校参与,分专业大类成立高职教育集团。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集团内成员学校的教学一体化,实现院校之间的传、帮、带,促进城乡、校际、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高职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集团的建立不应只局限在市内层面只要时机成熟,可以在专业结构相近的国内外高职院校之间或东、西部高职院校之间成立国际层面或国家层面的高职教育集团,在师资队伍培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结合等方面广泛合作,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加快建立重庆市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步伐。
  (三)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融合能力,创新重庆市高职教育发展的突出特色
  2002年,中澳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重大合作与交流项目——中澳职教项目在重庆正式启动。项目实施几年来,中澳双方致力于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验与重庆市实际紧密结合,在理念更新、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与推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为加强重庆市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中澳项目是一个成功范例,我市在借鉴澳洲职教经验进行发展与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作为中国新兴的直辖市,要发展高职教育,实现城乡统筹,仅仅依靠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必然会存在弊端。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参照中澳职教项目,大力促成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合作,借鉴其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取其优势,弥补我们的劣势,结合我市的发展实际,打造重庆市高职教育特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