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作者:李三波
聘用一批技术骨干是保证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及技术的竞争,要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工艺的智能成分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就必须提高基地专兼职员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随着实训基地功能的扩大和设备档次的提高,拥有一批具有高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富有教学及管理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就显得十分迫切。他们必须是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协作、不怕苦累、勇于实践和探索的战斗力极强的技术骨干。基地除了从学校专业教师中聘用一批实习指导教师外,还需要从联姻企业中引进优秀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同时,还要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必要的教育专业训练。
开拓一方服务市场是生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服务市场的广阔性。不但要向企业开放,还要向职业学校开放;不但要向社区开放,还要向农村开放。唯有如此,实训基地才有活力、有生命,才能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闪光点和增长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才能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
[2]王妙.高职课程“实践型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
[3]张炼,陈琪琳.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4]赵云霞,史洪云,魏玉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
作者简介:
李三波(1965—),男,浙江丽水人,硕士,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专业教育与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