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作者:李三波




  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动力基地运行具有独立性,学校应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来引导,考核结果要与基地负责人的利益挂钩。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按学年进行考核:(1)生产性实训任务完成率及学生技能合格率的考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首要任务是要承担学校生产性实践教学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熟悉并掌握本行业的主要设备与生产工艺、基本工具、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教师的参与程度及能力提高程度的考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工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实训基地中教师是“主人”,而实习工厂中教师只能是“客人”。教师只有成为实训基地的“主人”后,才能实现“教师、师傅合一”和“理论、实践合一”。实训基地从建设到运行都必须有教师的参与,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而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唯有如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3)联姻企业数量和项目对接质量的考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难度在于企业联姻和项目对接,只有企业产品加工与专业技能对口,才能完成真正的联姻,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学生简单劳动的场所。(4)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扩展及创收增长幅度的考核。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确保盈利,除与联姻的企业、加工的产品有关外,关键在于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生产加工功能、科技服务功能的发挥。实训基地应融满足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社会群体需要于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随着服务项目的增加,其经济效益也必然会同步增长。
  聘用一批技术骨干是保证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及技术的竞争,要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工艺的智能成分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就必须提高基地专兼职员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随着实训基地功能的扩大和设备档次的提高,拥有一批具有高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富有教学及管理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就显得十分迫切。他们必须是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协作、不怕苦累、勇于实践和探索的战斗力极强的技术骨干。基地除了从学校专业教师中聘用一批实习指导教师外,还需要从联姻企业中引进优秀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同时,还要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必要的教育专业训练。
  开拓一方服务市场是生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服务市场的广阔性。不但要向企业开放,还要向职业学校开放;不但要向社区开放,还要向农村开放。唯有如此,实训基地才有活力、有生命,才能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闪光点和增长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才能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
  [2]王妙.高职课程“实践型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
  [3]张炼,陈琪琳.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4]赵云霞,史洪云,魏玉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
  作者简介:
  李三波(1965—),男,浙江丽水人,硕士,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专业教育与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