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作者:李三波




  摘要:工学结合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推行了不同的工学结合模式。文章通过对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是当前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之一,并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和实施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运行模式
  
  体现“双赢”是工学结合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现阶段作为办学主体的高职院校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各专业不同要求,设计工学结合方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对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基于学校统筹管理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学校拥有绝对的管理控制权。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学校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安排学生实习。缺点是学生实习受到实训耗材承受能力的限制,为了节省费用,基地不得不尽可能压缩学生实训时间,很多实训项目只能停留在模拟阶段。
  基于企业(个人)承包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由学校负责投资建设,学校拥有基地的所有权。但基地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学校通过承包协议的形式,将实训设备、设施的使用权承包给某企业或个人。承包人按协议履行承担学生实训责任。其最大优点是学校不但可以省去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的大笔费用,而且还可以从承包方获得一定数额的承包收益;缺点是承包方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或者以种种借口拒绝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实习,或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其从事千篇一律的简单劳动,实习内容空泛而流于形式,学生能力培养落不到实处,容易背离教学目标要求。
  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找到了与企业合作的“相切点”,基地承担着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的职能,能以学生实习为目标,适时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其运行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机会,可得到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实习又是在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不但可以节省学校的实习耗材支出,而且还可以通过实习获得企业给予的生产加工费。但其运行的难度是“联姻企业”及项目不易寻找,实习的组织管理压力较大,一旦指导不力或管理不到位,生产中出现过量的废品,学校将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基于政府投资的共享型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是政府投资、学校管理,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也有利于锻炼教师队伍;不但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科研;不但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社会;不但有利于节省运行成本,也有利于增加学校的收益。遗憾的是这类实训基地到目前为止只限于示范性,数量少、规模不大、不具普遍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分析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车间,也有别于企业生产车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立时要突出生产性和教育性,同时要充分体现先进性和实用性。在设计时,要力争体现七个合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服务、创收合一。
  教育实训功能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训练场所,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保证职业学校实施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计划。实训基地应创造生产现场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操作,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实训基地还应该在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
  培训功能实训基地建设起点较高,装备较先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有条件成为城市新市民和下岗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基地。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和设置培训项目。基地除面向职业学校学生实施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包括企业职工的在职提高、转岗培训,社会其他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实训基地还要对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培训。
  加工服务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是为企业或社会承担相应加工服务任务的场所。基地新购置的生产型先进设备,满足了学生“真刀真枪”实习的需要。而学生实习就是为企业或社会加工生产某种产品,学生从中不但掌握了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领,熟悉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而且也为学校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地的运行和发展。同时基地营造的企业生产氛围也给学生以影响和熏陶,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其他功能如职业资格鉴定场地功能和科技研发功能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运行中必须解决的六个问题
  
  实训基地的先进性是基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符合行业的现状,要符合培养学生的顶岗技能的需要。在学生没有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之前,由于没有能力顶岗,企业不可能允许学生在生产岗位上有太多的实训时间。先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吸引企业的基础。实训基地具有生产性功能,行业企业才会把产品放在学校生产、加工。实训基地配备良好的生产性设备,行业企业才会把员工放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前提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课程体系与迅速发展的经济、技术不适应;培养方案与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适应;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条件和需求不适应。课程体系改革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明确课程改革要按基地的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逐步形成“以满足行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和高职课程体系,从而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
  选准称职的基地负责人是关键基地运行质态如何,关键在于这个基地负责人称职与否。在遴选基地负责人时,必须综合考虑并兼顾以下三方面条件:(1)既要精通教育教学,又要谙熟企业生产管理。实训基地既是一个生产、服务企业,又是一个培养和教育学生的场所,这是实训基地与一般工厂企业最大的区别。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活动的主体是需要教育与培养的学生。而这种教育与培养又区别于课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基地不仅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和安排实习任务,而且要善于组织企业化生产和实施企业化管理,保证生产加工环节的畅通,提高产品的质量并节约生产成本。(2)既要注重人才培养,又要富有经营头脑。基地负责人对职教事业要满腔热情,有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实训基地又区别于事业单位属性的学校,也就是说在运行经费上它不是靠“输血”,而必须靠自身“造血”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学校不但寄希望于基地的正常运行,而且寄希望于基地通过创收来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所以,基地负责人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要有灵活的经营头脑,从而使“消耗型”实训走向“盈利型”实训。(3)既有开拓创新精神,又有踏实苦干的品质。实训基地面对的是市场,而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和风险。实训基地尽管有各级政府财力上的支持,有学校的全力相助,但要参与市场竞争,仍有诸多先天不足:如设备种类不全、功能不配套;作为师傅的教师操作技能不娴熟;作为工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内部管理难以到位等。这都给基地走向市场、发挥功能增加了困难。所以基地负责人既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又要有踏实苦干的品质,特别是在基地发展初期,基地负责人远没有学校教学、管理那么单一和轻松,没有磨去几层皮,瘦掉几斤肉的决心和勇气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