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铁路机车专业在企业实训中开展师徒制教学的实践

作者:李瑞荣 王韶清 蔡勤生




  摘要:由于铁路机车司机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与司机培养的特殊性,铁路机车专业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必须走顶岗实习之路。同时,在顶岗实习中,推行师徒制,辅以职业技能鉴定,可以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司机培养的效率。
  关键词:铁路机车专业;顶岗实习;师徒制
  
  铁路机车专业(含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以培养机车司机和机车检修技师为目标。由于机车司机是一个特殊职业,要达到铁路运输企业多拉快跑、安全运行无事故的严格要求,而且往往是独立完成较长时间的列车驾驶,当列车在运行中出现突发故障后,还要求司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紧急故障处理,恢复列车安全运行,因而司机必须具备很高的职业素质。具体要求为:专业理论水平要高;操作技能要强;心理素质要过硬;驾驶经验要丰富。铁路和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针对司机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和较长的培养周期,以保证安全运输产生任务的完成。由于行业与岗位的特殊性,要求职业学校在培养本专业人才时,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必须采取有别于常规的培训模式,以高效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人才。
  
  在企业实训中开展师徒制教学的必要性
  
  铁路机车专业的培养对象面向特殊行业和特定工作岗位,特色鲜明而就业市场相对固定,加之行业设备投资巨大,专业技术要求高,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我院是广东省唯一开设铁路机车专业的高职院校。面对我国现代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本专业与其他通用专业相比,存在许多特殊性,也给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生实训耗资巨大铁路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要达到培养目标,需要有真实的实训设施,即至少有一台机车(俗称火车头,目前购一台机车至少要1000万元)和相应的线路(由于速度高,线路长度至少在30公里以上,还要有相应的坡道、弯道、车站、信号和供电设备),这些设备体积庞大、重量巨大、保养复杂且占用场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昂,即使不考虑其更新换代等因素,任何一个院校在资金、场地、人员上也无法满足。
  取得司机考试资格与学生校内实训存在较大差距按照运输企业的要求,必须要有1年以上的乘务工作经验才有资格参加司机晋升考试,也就是说,即使学校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建成满足要求的实训场地,学生也完全按培养方案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训,但由于缺乏现场实际乘务工作年限的资质,在校学生还是不可能取得司机考试的资格。
  总之,司机培养不可能单纯在校内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必须有真实的工作环境与生产过程才能做到。只有充分利用运输企业拥有的设备、设施和师资,使学生在运输企业生产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技能培训,同时取得相应的乘务工作经验和乘务安全工作经历,才能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
  
  师徒制教学在机车专业实训教学的应用实践
  
  按传统的培养模式,机车专业与其他专业类似,其教学过程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分段进行,其中,乘务实习阶段依据企业提供的实习条件,学生跟车实习,时间通常是2~4周。这段时间学生所能做的,通常是观察师傅的操作过程,了解乘务作业的过程和步骤,不参与任何实质性的操作。根据师傅的技术水平、理论知识,与教学态度的不同,学生在实习中取得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通常不能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
  从1988年开始,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我院率先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乘务班的实训教学中开展顶岗实习尝试。具体做法是,在一年半的学制中,前一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和基础技能培训(如钳工、电工等),最后半年,按企业对毕业生的录用意向,安排学生到未来就业的各个机务段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进段后,按新职工的要求,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并通过安全考试后,将学生安排到具体的乘务组,作为乘务组的第三人(学习副司机)进行乘务工作。学生的工作任务是:配合副司机进行出乘前的试验和检查工作;配合副司机进行机车给油;在行车途中观察信号、线路,学习司机与副司机间的信号确认和操纵确认;与副司机一起进行机车设备的途中运行检查(走廊巡视);观察、学习司机的驾驶操作过程,在机车发生紧急故障时,配合司机、副司机进行故障处理。
  由于学生在实习中要作为机车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工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工作责任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司机、副司机一同候班、出勤、值乘和退勤,真正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加深了学生对机车班的感情,也一同享受机车班的劳动成果,机车班的安全运行里程与安全运行时数,计入学生的安全生产实绩,作为日后晋升副司机的安全成绩的依据。
  机车专业学生到达成工作意向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达到了三赢的效果:(1)对于学校,充分利用铁路运输企业丰富的实训资源,节省了学校实训设备、场地、人员的投资以及学生在学校进行实训的其他费用。同时,教学过程完全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2)对于企业,把通常在就业以后才进行的职业培训与企业文化教育,提前到学生毕业前进行,既节省了企业对新员工培训的时间与投资,又提高了企业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的效率,缩短了司机培训的周期。同时,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发现各种优秀人才,“零投入”取得人才储备。对于那些不适合该岗位工作的学生,可以提早淘汰,节省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也可以避免这些学生在不合适自己的岗位上过多地浪费时间,尽早寻找适合自己的新工作岗位,这对企业和学生来说,是一种双赢。(3)对于学生来说,职业培训完全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可以在实习中学习乘务作业的全过程,适应运输企业对员工的纪律要求、工作要求和心理素质要求,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司机、副司机的操纵要求、工作范围,以及行车过程中如何观察行车信号,如何观察线路及道岔的状况,如何与调度中心、信号楼进行行车信息互动,如何在行车过程中巡视关键设备,如何处理各种突发故障等。日后工作面对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可以在实习中感触到,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企业实训中实施师徒制的具体做法
  
  铁路机车司机是专业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职业,企业尽管对机车司机作业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司机作业还是有较强的独特性。一个机车班,连学员在内,最多三人,这就要求司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独立操作能力。优秀的司机,在机车检查和机车驾驶过程中,能严格遵守各种规章要求,严格按调度指挥行车,动作规范、操作程序合理,在机车检查中,既不会漏检,也不会做多余的动作,在行车过程中,动作准确,干脆利落。对于司机这种个性化非常突出的职业,除了采用现代的培训方式进行共性培养外,采用“师带徒”不失为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和培养手段。
  
  我校于1992年在顶岗实习中开展师徒制的尝试。电力机车专业学生在韶关机务段进行乘务实习时,与韶关机务段达成了顶岗实习协议,实施师徒制培养。主要的做法有:(1)所有学生全部安排到固定的值乘机班,按“第三人”即学习副司机上岗,学员候班、叫班纳入机班管理,由机务段安排。(2)学校与机务段共同制定实训教学方案,确保关键技能得到充分训练。(3)由机务段选派优秀司机作为学员的师傅,司机与学员之间签订师徒合同,学员的实习成绩由司机负责评定。(4)由学校按培养效果给司机发放一定的师带徒津贴。(5)学生实习结束由机务段组织技能考评(后来推广为副司机职业技能鉴定)。
  在顶岗实习中开展师徒制培训,通过师徒间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了岗位的工作要求,掌握了必需的工作技能与工作技巧。特别是那些理论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多在实习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不但提高了职业技能,而且找到了自信。很多原来被认为是“差等生”的学生,通过实习,发挥了动手能力强的优势,成为了同班同学中首批取得司机资格证的幸运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