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汉语教学跨境教育现状与质量的回顾及反思

作者:徐晓莉




  摘要:近年来,全世界逐渐体会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深厚魅力,作为传承汉语文化载体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亚洲的远程开放教育应抓住此“天时”,借助孔子文化与汉语源头之“地利”,发挥洲际合作汉语文化教学隔膜小、成本低、导向强、覆盖广、影响大、管理机制顺畅、合作经验丰富、交流沟通便利等诸方面的“人和”优势,弘扬亚洲文化精神,提高其在全球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汉语教学;孔子学院;合作发展机遇;文化资源互补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交往日益广泛,汉语作为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交往的重要载体与工具,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与广大民众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学习汉语已经成为把握机会、掌控未来的必然选择。这一切为亚洲远程开放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合作发展机遇。笔者拟从汉语学习的国际需求现状及其给全球开放教育带来的合作发展机遇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据《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17日第2版所载《孔子学院发展综述》一文的统计,在美国,2004年只有200余所公立中小学的2万名学生学习汉语,到2006年,已有600多所学校、5万名学生学习汉语。据美国有关机构统计,还有2400所中学希望开设AP中文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在去年召开的美国大学校长“语言峰会”上,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启动“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加紧培养美国的外语人才,95%以上的学校首选开设汉语课程。
  在欧洲,自2001年至今,英国教育技能部和英国文化委员会联合汇丰银行等财团投入巨资,设立了上百个英国中学生汉语学习奖学金并资助在华招聘数以百计的汉语教师等汉语教学项目;德国约有150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选修课或汉语兴趣班,有50多所国立名牌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法国有11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学习汉语的人数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前总统希拉克说,学习中文“是对未来的一个极佳选择”。
  在亚洲,学习汉语的热潮更可以用“喷涌”来形容。日本有200万人在学习汉语;韩国也“汉风”劲吹,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00万,现有的142所大学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韩国教育部还计划今年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印尼计划在全国8000多所中学开设中文课程,目前,有1000所中学已经正式开课;在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常常“爆满”;泰国教育部计划在5年内使至少30%的高中生获得学习汉语的机会,汉语已成为与英语同样重要的语言。
  在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等国已逐步将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列入大学课程甚至学位课程。秘鲁的“Juan23”学校规定中文是全校3000名学生的必修课;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中文课程首次招生时,设了50个名额,却有800人报名。
  在非洲,学汉语、用汉语渐成风尚,汉语教育成为中非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比里亚大学生自发成立的汉语协会致函我驻利大使,表达了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并代表三千余名校友请求中国政府在利比里亚尽快设立孔子学院;在阿尔及利亚,很多青少年已坚持数年自发地寻找学习场所,聘请中国在阿尔及利亚公司的工作人员自编教材、授课,并强烈希望我国在阿尔及利亚设立孔子学院,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汉语的条件。
  总之,截止到2007年初,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近4000万。面对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的巨大需求和国际语言推广的激烈竞争,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借鉴英、法、德、西等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经验,从2004年开始在海外支持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公益机构,并以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命名,称作“孔子学院”。据来自国家汉办的消息,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以来,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5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和欧洲各有50余所,占总数的2/3。此外美洲有28所,大洋洲有4所,非洲有11所。目前已有70余所孔子学院正式运营,其余近70所正处在开辟教室、聘请教师、添置设备等筹备阶段。此外,还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机构提出了建立孔子学院的申请。在过去一年里,全世界平均每4天就诞生一所孔子学院,用国家汉办主任许琳的话来说:“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国际舆论主流对这一浪高过一浪的“汉语热”给予了充分肯定,2006年1月11日,《纽约时报》刊登了题为《中国的又一热门出口品:汉语》的评论,引用专家的话说:“中国当局正在利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形象。”2006年9月1日,《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汉语推广热全球》一文指出:“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国家的了解,是扩大一国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而让他们理解你的语言却能使大家成为朋友。这个主意真的很高明!”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指出:“孔子学院的推广,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根据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规划,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形势固然令人鼓舞欣慰,但回顾孔子学院诞生与成长的经历不难发现,伴随这一新事物快速出现、成长的,还有许多先天不足与后天缺陷,如不及时加以调整或纠正,孔子学院的纯正品质与真正品味很难保持下去。
  孔子学院面临哪些主要问题?亚洲开放远程教育在质量规范以及今后的健康发展过程中该承担哪些义务和责任、发挥哪些优势和作用呢?对此,笔者有如下见解。
  首先,在办学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编选以及学习动机问题上,应纠正重语言交际、轻文化交流,重商贸经济互补的功利效益、轻孔子思想对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及人类友好相处的公益效益的倾向。
  过去人们通常竭尽全力攻读英语,如今汉语成为许多国家人们的新选择。是什么原因使世界各国掀起了中文学习的热潮?西班牙一个网站为全球学习汉语热总结了10条“不得不学习中文”的理由,其中包括:因为中国文化充满了各种神奇与传说;因为讲汉语的人是世界上最多的;因为中国有惊人的经济实力和潜力;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但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即现实的经济原因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中国文化产生的吸引力。巴黎街头有一块赫然醒目的广告牌最能说明这一点:“学中文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班长说:“在我们国家,大家都觉得中国产品质量好,我家的电视机是长虹牌的。中国真的很棒,所以我决定到孔子学院来学习中文。”美国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副社长Nancy说,在美国,因为经济、商业的目的而学习中文的人数在所有学习中文者中占的比例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人们学习中文的热情越高。在华尔街,人们连保姆都愿意请懂得汉语的。英国语言学家甚至劝诫广大学子:“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中文吧。”作为学习者,本着以上目的初识汉语和中国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教学机构与教育工作者却不能止步于此。人类的交际,无论是政治交往还是商贸往来,其终极目的是实现平等互利、共同繁荣、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与经济竞争给这个世界、这颗星球所带来的灾难与麻烦越来越多,人类急需寻找一种能宁静祥和地生存其间的自然生态。因此,来自中国孔子学院的汉语不仅是交际、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人类和谐相处的工具,以孔子学院为依托推广汉语,正是取孔子精神所代表的这层意义。两千多年前,孔子曾经立言:“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他主张和谐、和睦、和平,强调“和合之境”,这也是今天孔子学院的宗旨所在。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前北师大校长许嘉璐教授在2007年7月6日至7月12日北京孔子学院大会闭幕式致辞中说: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孔子曾经想“乘桴浮于海”(意为坐着木筏出海),但是他一生也没有跨出过现在的山东、河南两省的范围。现在他借助现代交通和传输工具,走向了五大洲,让各国朋友了解他的学说,了解他的后代作为世界大家庭成员所奉行的思想道德,这是2600年前的孔子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世界的未来应该是和谐的,各国人民之间要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之间也应和谐相处。这不只是当代人的追求,也是当年孔子在《论语·先进·侍坐》中所神往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想境界。人类的文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多元的,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有义务为增加人类生活的色彩、为世界未来的和谐与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本着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思路反思孔子学院的现行教材与教学计划安排,就会发现在内容设计与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主旨模糊、思路不清的导向性问题。汉语一向以难学著称,要降低汉语学习的难度,本着明确统一的主旨思路,编写出容易被学习者理解接受的教材是最关键的一步。据统计,目前有一千多种对外汉语教材,但方便外国人学习的并不多,教材中间有很多不易理解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方式也不合乎外国人的接受习惯。例如,许多对外汉语教材中都有“愚公移山”的故事,按照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愚公的做法有点不可思议,他们大多认为完全可以搬个家解决问题。再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由于价值观的差异,许多外国人不理解孔融为什么要让梨。不少国家的学生表示希望能拥有专门针对自己国家学生的教材,因为到中国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希望学习一些有关旅游方面的实用汉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