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订单”实训模式研究

作者:李新辉




  摘要: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现状和目标入手,本着“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提出人才培养新模式——“订单”实训,并对该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个性化;订单实训;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从人才市场发展趋势看,企业招聘时更加注重求职者的综合实际能力。懂理论、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用人的首选。来自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的余祖光研究员的两组调查报告数据可资佐证。
  
  “订单”实训个性化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提出
  
  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的要求,实现中职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的无缝链接,我们从两方面着手研究工作。
  对河北省和山东省的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主导产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最迫切需要的。而目前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没有发展后劲,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如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缺少对传统继电器控制线路的自动化改造能力,缺少工业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的技术与管理能力,缺少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管理、维护维修能力,缺少良好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必须在企业里经过相应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在一般的企业,电子电工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适应一个普通的岗位(群)职能需要3~12个月的时间,而要求较高的自动化岗位(群),至少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造成了企业面对众多的中职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而中职毕业生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尴尬局面。
  针对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近三年来的技能训练和就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职校依旧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一些简单的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力拖动线路的简单配线及机床线路的故障排除,做一些基础的电工实验和PLC编程,而没有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个别职校即使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只是参观性质的,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顶岗实习。可见,由于现实中的各种原因,造成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脱离了职业教育行业性和地方性的特点,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操作技能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甚至滞后于生产实践的需求。学生不能学到真正的岗位本领,达不到企业对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针对以上现实问题,我们借鉴德国“双元制”和华育集团全新的IT培训模式,提出适合地方特点的中等职业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订单”实训。
  
  “订单”实训的定义及优越性
  
  所谓的“订单”实训就是“订单+实训”的简称,它强调的是实境育人。一种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是订单实训的内涵级特点。“订单”实训是按照“顾客订单”组织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活动,培养内容完全根据企业需求来设计,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采取完全市场化的“以需定产”的招生和人才输送方式。
  
  “订单”实训可以实现“两个零”的突破,即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大量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避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真正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利益的三方共赢。
  
  “订单”实训人才培养
  模式下课程建设的探索
  
  根据岗位技能定制教学课程根据企业岗位(群)需求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实训。“订单”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专家与职业学校共同向“准员工”传授现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学生较早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教学活动的项目化组织开展按“顾客订单”让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活动。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四个阶段:(1)确认工作任务。培养学生首先对工作有一个整体设想,包括工作的内容、程序、条件和必备的知识技能。(2)计划。为工作任务制定完善的计划,包括工作步骤、所选途径、所需设备等。(3)实施。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由学生独立开展工作,教师必要时给予指导并纠正错误。(4)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对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教学环境的真实化课程教学方法由单一教学法向包含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操作训练、现场教学、行动导向等的多元化教学法转换;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实验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即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以及全真的职业训练场或工厂转换。
  课程体系特色化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这三大教学体系中形成特色。根据三大教学体系开展三种课堂建设:“第一课堂”强调企业与学生互动教学,“第二课堂”强调“订单式”企业文化建设,“第三课堂”强调社会实践。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建设一批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技能与企业服务技能标准、管理要求相适应。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应突出职业训练的相关内容,把专业学习、职业训练和技能考核统一起来,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体现订单教育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课程教学采用灵活的校企合作、师生互动、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校内,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并与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订单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最新业务知识和技能,介绍企业文化。在校外,学生到生产企业实习、实践。达成学生学习——工作——学习的持续循环。组建学习团队,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在校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订单”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探索
  
  “回炉”式培训模式针对大中专毕业生难以适应岗位(群)需求的问题,采用“回炉”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招收在岗大中专毕业生,然后,根据这些“回炉生”所了解的岗位需求、工作任务和职业资格的经验,制定具体、明确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特定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能力。在这里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把“回炉生”的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通过全真型的项目现场训练,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1“订单”实训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二年,其中可以根据岗位(群)需要到企业参观实习,或企业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企业为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提供条件,发挥“双师型”教育的优势。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免费“订单”实训员工;学生两年在校学习完毕后,以校企双方拟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第三年到企业正式试岗,试岗期间,学生享受国家及企业所规定的待遇,考核不合格学生留在学校继续培养。
  2+0.5“订单”实训模式对于急需的专业人才,企业可以提前半年提出用人计划和岗位要求,学校根据要求在二、三年级中挑选学生,组成“特训班”,实施订单实训。培训结束后,以双方拟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到企业试岗,试岗期间,学生享受国家及企业所规定的待遇,考核不合格学生留在学校继续培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