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试论职业学校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
作者:刘伟洋 赵会芝
关键词: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学习环境;特点;建议
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学习环境的特点
支持学习的家庭环境脆弱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客观存在。2008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这种差距是逐渐积累的结果,支持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就学的家庭环境明显处于相对弱势。党和国家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城乡发展,做出很多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在职业教育领域出台了惠农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国家助学金资助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从2008年起,国家每年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的财政投入不低于164亿元,与过去每年8亿元相比,财政投入增加幅度超过了20倍,资助力度非常大。但是,发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时没有实现均衡提供资助与协调提供资助相结合,即未能在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基础上,考虑生源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针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可能性提供相应的资助额度。每人每年1500元,资助两年,难以改变部分农村学生家庭的困境,仍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部分农村学生在职业学校就学的中途辍学。
进行学习的学校环境转变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学习的学校环境正处于巨大的转变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各地很多学校正在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通过办学模式与培养模式改革改造农村职业学校的学习环境。例如,海南省在实践中创建了“三段式”职教新模式,成立了“海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三段式”培养模式要求学校环境便于学生“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便于使农村学生“一年在农村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海南机电职教集团”的成员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全省近二十家开设机电类专业的职业学校、市县职教中心,二是与职业学校有着长期供求关系的一百多家企业单位,三是与职业学校有业务关系的十多家研究机构及行业协会。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给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带来光明的前途,同时,也带来现实学校环境的挑战。职业学校环境变化很大,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没有经历过这样全新的学校环境,不具备相关直接经验;职业学校农村学生的学长、教师及家长也不曾经历过这样的学校环境,无法向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提供间接经验;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学习环境的系统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也不能提供有力的指导。因此,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可能受困于学校环境的新异性,难以及时有效地进入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难以充分利用短暂的就学时间,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成长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促进学习的社会环境复杂职业教育是就业的教育,大部分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毕业后将会融入社会环境,定位自身角色。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环境,可使在校学生看到希望,对其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毕业生不能顺利融入社会环境,会使在校学生感到失落,对其学习产生阻碍作用。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职业学校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环境的难度,使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既能感受到压力,也能产生动力。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及经济环境等。
1.政策环境鼓舞人心。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将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
2.法律环境得到改善,公民就业权利得到保障。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法律环境日益改善,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要求,国家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经济环境使人困惑。在欠发达的农村经济环境中,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水平较低,第二、第三产业成分在农村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少,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毕业后,难以回到家乡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在发达的城市经济环境中,体力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吸纳大量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的技术性要求水平较低,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能获取较低的薪金和福利等。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上海部分企业生产技能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价位,管理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万元,而生产技能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2.7万元,不到管理人员的一半。在城镇化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毕业后,只能挣到较低的工资,很难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将非常有可能重复进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青年怪圈”,即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青年人不断离开户籍所在地涌入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同时,进入后青年阶段的转移劳动力又不断返回农村就业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有效学习的心理环境易于失当心理环境即主观氛围,指群体通过活动逐渐积累起来的主导情绪状态。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有效学习的心理环境是多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共同形成的群体情绪状态。心理环境失当,会使多数学生陷入消极情绪中,认知与操作效率受到抑制。依据心理学原理,需要得到满足,人会产生积极的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会产生消极情绪。另外,情绪具有传染性,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均可在群体成员之间传染。心理环境失当的主要原因是,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消极情绪,并将消极情绪传染给参加或组织活动的其他成员。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可能是因为内部需要不合理,也可能是因为外部条件不充分。职业学校农村学生的内部需要不合理主要指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或生涯规划错误,迷失于现实生活,找不到发展方向,无法迈出坚实的步伐。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仍旧执著于升学,希望高等教育帮助其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劳力者”身份,摆脱“制于人”的地位,跻身“劳心者”行列,实现家人寄托的“制人”之梦。县域农村职业高中的办学目标定位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和城镇化战略严重错位,使对口升学成为许多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有这种升学需要的学生数量多起来,升学需要就会引导第二次淘汰,使很多学生丧失机会。职业学校农村学生有效学习的心理环境失当表现多样,部分迎接对口高考的学生表现出紧张、焦虑的情绪,部分在专业方面渴求进步的学生表现出失落、无助与伤感的情绪,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的学生则表现出自卑、可怜、抵触、冷漠、攻击、消遣等情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