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以人为本 内升外引 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
作者:邓英剑 刘忠伟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问题与策略
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历来受到社会与学校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要顺利进行高职院校的各项改革,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除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外,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高职院校只有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既有实践技能,又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一个中国化的、教育行政命令色彩浓厚的词语,最早提出是在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文件中。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研究者的看法与表述不一。
综观人们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理解,基本内涵有两点:一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教师既能担任教学工作,也能担任专业技术工作。
“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高等学校的专业技术职称,如讲师、副教授、教授等,同时又要具备与从事专业教学相关的技术职称,如工程师、经济师、高级技师等。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说“双师型”教师应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在两种相关专业技术职务同时取得尚有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把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尚未取得某一专业技术职称,但有较长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这一点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精神也是相符的。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当前,要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再次提出,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合格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50%,优秀高职院校的该项比例要达到70%以上。这说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要条件。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轨以及劳动就业制度等各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由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学科导向型”向市场经济的“能力导向型”转轨,培养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人才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性质,也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特点,即职业教育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更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职特色、完成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
教师的水平决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的竞争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只有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大批掌握高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扩大学生的就业空间,拓展学校的影响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使学校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教师的构成中,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占38.2%,从中专学校等转入的占30.1%,从中学转入的占8.4%,自我培养的占18.1%,从其他行业调入的占5.2%。多数教师的实训教学、实践能力、现场指导能力等都处于弱势,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非常匮乏,这不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政策措施不配套,教师待遇低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教师职称资格评定基本上是以单一的学历文凭为标准的,这导致了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凭、轻技能的倾向,部分领导与教师难以接受对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要求,教师对实际工作与技能锻炼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师资队伍建设。随着我国政企体制分开,国家逐步减少了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需要自给自足,加上职业教育的基础较薄弱,教学经费短缺,从而导致职教教师待遇偏低。
教学任务重,难以抽出时间参与实践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与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得原本吃紧的教师编制雪上加霜,专任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天忙于应付日常教学,很难有机会较长时间地到生产第一线接受锻炼。
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错位,在引进上过于偏重学历高职师资的培养多沿用学校本位培养模式,即理论学习的时间占绝大部分,实习、实践的时间很短。在人才引进方面则过于偏重学历,甚至一味追求高学历,对实践经验与技能的要求较少。
“双师型”师资队伍不稳定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在师资培养上下工夫,然而在师资队伍稳定上却显得无能为力。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优秀的“双师型”师资“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经常发生。
采取“以人为本,内升外引”策略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总结兄弟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近年来我院冶金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我院提出了“以人为本,内升外引”的基本策略。
“以人为本”是指加大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美化和净化校园,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尽量使教师能在一个较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是有感情的,为了凝聚人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比较重视感情投资,采用人性化管理,充分理解、尊重、爱护教师。所谓理解,就是要倾听教师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要、愿望和要求,为他们着想;所谓尊重,就是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自尊心;所谓爱护,就是关心教师的学习、生活,关心他们的前途,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通过人性化管理,可使学校产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与人际关系氛围,形成全校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思想基础,有效地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建设。
“内升”是指对学校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人才。一方面,定期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从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把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管理理念带给企业,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实践机会学习最新操作技术和管理经验,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获取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
2.成立冶金机械研究所,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人才。我院机械系在近几年冶金机械专业教师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冶金机械研究所,采取专业教师流动任职的方法。目前该所有成员5人,其中包括3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研究所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里的两位教授与湘潭钢铁集团公司联合攻关的横向课题《旋转式轧机清洗设备的研制》已顺利通过鉴定,并获得了国家专利;研究所还完成了“新型矿用浮选机开发”、“无锡曙光CI项目模具研制”、“环面蜗杆的曲率修型原理及优化仿真软件”、“钢铁厂轧线除尘设备的研究”等科研项目。既为企业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又为学校培养了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