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及缓解措施
作者:姬祥清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缓解措施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一场大的变革,由于受到教育对象日趋复杂化、工作压力增加、教师职业声望下降、教师人格发展缺陷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教师越来越多。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有轻微职业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职业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职业倦怠比较严重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说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
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与表现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而引起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会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与专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出现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症状,职业压力越大,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程度就越严重。职业倦怠使教师对生活失去热情和激情,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持冷漠的态度,心灰意懒,缺乏兴趣,没有心思钻研教学,漠视自己的发展,而且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
其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教师对工作不热心投入,总是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或者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工作,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关心教学质量与成效、不关心学生成长的情况。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消遣和娱乐上,对教学漠不关心,对遇到问题的学生置之不理,放弃对学生的指导,并经常批评失败的学生,导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再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会给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教师消极、懒散的情绪容易“传染”给学校里的其他教师,一个学校如果“倦怠”的教师多了,必然缺乏生气,致使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滞后,从而影响学校的发展。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引发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导致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大学扩招、“普高热”升温导致中职教育出现滑坡。一般文化课成绩比较好的初中毕业生都愿意选择升入普通高中,为将来考大学做准备,以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萎缩,学校规模缩小,教师转岗或流失现象严重。近年来,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考验,一些学校与教师在夹缝中生存。受所学专业、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转岗或再就业希望渺茫,许多教师感到失望无奈,遂导致情绪消极。
学生的因素职业教育入学门槛降低,必然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文化基础差、行为道德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双差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司空见惯。由此带来的是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消解学生的厌学情绪,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但即使如此,教师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学生与家长的理解,师生对立时有发生。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毫无成就感可言。课堂教学困难,厌学情绪蔓延,学生纪律涣散,使教师产生挫折感。学生的品行不端,对学习缺乏热情,都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的因素竞争已成为时代的特征。如今,教师的“铁饭碗”早已打破,职业安全感受到严重冲击,教师要想在教育领域站稳脚跟,就得不断学习、深造。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对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层出不穷。随着社会发展与就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门类繁多、稳定性差,平行班少,受生源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学校往往师资力量不足,常会出现某些教师在一个学期需要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的现象,导致教师教学任务不稳定,工作量大幅增加。职业压力凸现了教师的职业危机感,使教师身心过度疲惫,久而久之,职业倦怠心理就会越来越强烈。
学校的因素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其中的组织氛围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情绪状态。如果同事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教师就会获得安全感、自尊感和归属感,就会觉得工作轻松愉快,工作积极性就高。反之,如果领导实行家长作风,独断专行,教师无权参与学校的各项决策,或者同事之间明争暗斗,处处防范,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就会感到紧张、压抑、烦躁、郁闷,就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诱发职业倦怠。另外,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也会极大地挫伤教师的工作热情,因为评价的结果往往与奖金、荣誉、职称、续聘利益等直接挂钩,教师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顾及他人的评价,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身心疲惫,倦怠心理由此产生。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学校人际关系紧张的直接根源。
教师性格与个人背景的因素研究表明,属于A型或外控型性格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A型性格的人易恼火、发怒、不耐烦,总是试图掌握对周围环境的支配权,当其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或由于外界干扰而不得不作出妥协让步时,就会很生气并感受到压力,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外控型性格的教师相信运气与命运,认为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由外部事件控制的,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个人背景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受教育程度高的教师相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此外,婚姻状况、家庭负担、性别、职称等因素也会导致职业倦怠。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对策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首先,要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过高的社会期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应当认识到学校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教师也是实实在在的人,其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逐步引导社会给教师的职业角色以合理的定位,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一方面,国家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工作的动力。再次,要提高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在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还要加强教师非智力品质的教育;要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向教师传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以及人际交往技巧,从而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解而产生职业倦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