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陈 红 齐向阳 周韵玲




  摘要:解释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和具体环节,提出了“双流程”项目驱动教学法,论述了该方法的原则与具体教学方式,介绍了《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实例,说明了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双流程;创设情境;问题牵引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由皮亚杰(J.Piaget)等心理学家创立。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认知结构就是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的。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当代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等几种。项目驱动教学法类似于其中的抛锚式教学法,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项目驱动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目标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伴随着智能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而在高职院校率先开设的新型专业,主要服务于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与管理。智能建筑行业的企业社会化分工类型有建筑设计院、楼宇智能化技术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及楼宇智能化产品开发制造企业等,其中工程公司又可分为消防系统工程公司、安防系统工程公司、楼宇自动化工程公司和网络工程公司。不同企业的职业岗位对技术人才关键职业能力的要求有所侧重。归结起来,主要的职业岗位有:楼宇智能化消防、安防、设备监控、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集成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系统调试及检测验收、系统管理及优化节能等。
  从技术构成看,楼宇智能化的子系统非常多,其中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公共平台,是楼宇智能化的基本硬件保障,也是《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还是《智能楼宇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关键内容之一。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是学生岗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的重点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知识与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1)熟悉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综合布线的国内外标准;(2)理解模拟通信频分复用、数字通信信源编码、时分复用、信道编码、载波调制、差错控制编码、数据交换等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3)理解IEEE802.3标准与CSMA/CD技术、高速局域网技术;(4)掌握IP地址与子网掩码规划、知名品牌网络互联设备的互联方法;(5)掌握综合布线设计、施工与测试验收规范;(6)掌握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系统结构、验收规范。
  2.能力要求:(1)局域网组网操作能力;(2)智能大厦、小区局域网方案设计能力;(3)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测试与管理操作能力;(4)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系统安装、测试基本技能;(5)智能大厦、小区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能力;(6)文字组织能力、AutoCAD、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应用能力、信息收集能力;(7)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8)职业道德与环境保护意识。
  项目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实训环境与条件本课程教学需要专门的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我校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面积120平方米,另有2.4×2.4米安装施工间一个(内外两面共10个工位),拥有网络设备17台套,布线设备38台套,布线工具40台套,测试设备2套,熔接设备1套,电脑及电话终端23台,自主开发教具25台套。这些条件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
  “双流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本课程按设计流程和施工工艺流程“双流程”加以规划,课程内容模块如下图所示,理论教学由“工程项目设计流程”驱动,实训教学由“施工工艺流程”驱动。
  1.“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法。选择中等规模的智能大厦或小区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作为设计任务,教师作为一个组,将全班学生(30~40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按照工程项目设计流程开展理论教学。师生合作,在设计过程中讲授知识、应用标准、掌握方法,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学生需要用AutoCAD绘制设计工程图,编制完整的设计说明书(电子版),制作Powerpoint答辩提纲,公开答辩;教师需要对整个设计学习过程进行监控,验收评价设计项目,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展示和点评优秀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程体系可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锻炼并可积累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经验。
  2.“实训项目驱动”教学法。按照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工程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管理工艺过程,开发设计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备,创建施工环境,开展工程施工、验收与维护管理操作训练。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熟悉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产品,掌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与标准,掌握操作技能,积累工程施工经验,达到《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相应的能力标准。
  在教学中,可将网络与综合布线工程中关键性或不确定性的技术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学习知识,集体解决问题。
  考核方式采取以过程考核为主,以期末关键理论知识笔试与技能抽测为辅的考试方法,按平时操作成绩30%+综合设计20%+期末考试(理论+实操)50%的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重在岗位职业能力考核。严把学生作业关,对施工制作质量、实验实训报告、作业、方案设计书等从严要求,从教学环节上保证教学质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更能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更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克服单纯理论考试的片面性,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一个项目驱动教学案例下面,以某智能大厦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为例说明项目驱动法的具体应用。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1.创设情境。一栋七层的信息楼,要求提供100Base-T以太网楼内通信服务,要求话音点和数据点可相互转换。总体布线工程要求一次到位(准备好七个楼层建筑平面图,将学生分成7个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楼层设计任务,教师与全班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设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