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论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作者:曹卫国 张蓉华
关键词:产业结构;职业教育;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预见,中国各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将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然而,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必须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大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趋势
产业结构升级演进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因素主要包括消费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生产技术水平、资本与劳动力相对价格、自然资源的拥有状况等。纵观世界各国现代经济发展历史,产业结构升级演进一般有以下几种趋势:(1)重工业产业结构比重不断上升,轻工业产业结构比重不断下降,主要是因为重工业包括电力、石油、煤炭、冶金、化学、机械等工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进一步扩大对重工业部门的依赖性增强;(2)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传统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科技进步催生一大批以各种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新兴部门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导致传统产业部门减少。比如核能发电业的发展给传统电力工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传统电力工业部门减少;又比如新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对“大、厚、重”为特征的传统材料的需求大大降低,因而相比之下传统材料工业有所减少;(3)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逐步下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不重上升。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的这种产业结构演进方式对就业格局的演变过程影响最大。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新兴产业兴起和落后产业被淘汰,进而影响产业工人数量需求,以及通过技术改造带来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变化对人才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来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产业工人需求的影响,进而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规模需要大发展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职业教育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没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支撑,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GDP与技能型人才有着高度相关的关系。依据“九五”期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职工人数和技能型人才数量的统计,“九五”期间广州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1%,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对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和广州市技能型人才两个随即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为高度相关。技能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劳动者素质提高方面起到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需要职业教育大发展。在现阶段,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业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之间的竞争,而制造能力和制造技术是以高素质的高技能人力资源为基础的。所以,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作支撑,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需要职业教育大发展。
(二)产业工人结构性矛盾,职业学校面临机遇和挑战
在工业化进程中,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相匹配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奥肯悖论),即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升级排斥劳动力,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不断下降。随着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技术和资本都在产生“挤出效应”。
我们知道,任何一次技术进步都将淘汰一些就业岗位,同时在其他相关领域必然要创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所以,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发展对人力资源供给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不仅直接替代了一部分劳动力,造成对劳动者的排挤,而且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等值产出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将需要更高技能层次的人力资源供给。同时,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和价格降低,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销售扩大必然带动生产扩大,进而对劳动力数量提出新的需求。所以,人力资源供给能否满足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主要取决于新的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升级与劳动者实际技术升级之间的时滞长短。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健全、壮大人才培训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总之,产业升级在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只有克服困难,正确解决产业升级与人才升级的关系,才能确保经济健康发展和充分就业。
经济发展必然引起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直接导致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内容更新,给职业学校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形成了新的职业岗位,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多、质量更高的就业机会,但同时对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规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学校只有面向市场,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获得发展,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技能型人才高移,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发展机遇
根据工业生产要素配置理论,企业从事生产制造活动的人员按照其技术含量的大小分为三类:普通工人、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会有一定的需求,因为生产总体上来讲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需要有一支提供技术服务的员工队伍,而且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这类人员的需求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总的来说,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不大,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需求通常会占到企业生产人员的大多数。至于这两者各自所占的需求比重分别是多少,这要看企业所处的生产阶段。当企业处于手工或半机械化生产阶段时,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很低,劳动者不需要培训或只需要进行简单培训即可胜任工作。因此,在这个阶段,普通工人的需求比重要远远高于技术工人的需求比重。随着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尤其是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先进设备和技术需要有熟练技术的劳动者来操作,于是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慢慢增多,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越高,对技术工人的需要也越多。当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部分采用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来生产时,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远远大于对普通工人的需求,但对普通工人仍然会有一定的需求,主要是做一些生产辅助工作,如物料流转、产品装配、成品搬运等。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越来越高级化、知识化、复合化、合理化,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越来越高。根据人均收入与产业附加值相适应的规律,高人均收入地区是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而低收入地区是低附加值的产业环节。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必须依赖高级生产要素维持其竞争优势,所以高科技含量的岗位带来高收入,高收入的岗位要求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人均GDP300~1000美元时,处于农业到工业化初级阶段的转变过程,这个时期需要的主要是初级工;在人均GDP1000~2000美元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这个时期需要的主要是中级工;在人均GDP3000美元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到后期阶段,这个时期需要更多的将是高技能人才。所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将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技能型人才结构将逐步高移。高等职业教育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