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暨对大陆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借鉴

作者:熊 颖




  
  对培养技术本科人才的借鉴与启发
  
  当前,大多数国家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已提高到大学本科层次,有的国家和地区还在大学本科与研究生层次培养技术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人才需求数量增加,而且对人才的结构也有新的要求。从人才市场发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国内目前较缺的是两类人才:一是高层次的尖子人才,二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我国高等学校虽然每年有近百万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但这两类人才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更是迫在眉睫。
  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大陆的高职教育应明确定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技术本科教育。本科层次的技术人才可定义为主要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运用成熟的技术和智能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与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产品,并能参与工作现场和生产第一线管理的人才。目前,大陆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认识到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从重学术教育转向发展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台湾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技职教育比大陆的技术本科教育先行一步,我们应学习台湾在发展高等技职教育方面的经验,发展应用型技术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给予技术本科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平行的两条通道,二者的差别在教育类型上,而不在层次上。作为第二条通道的高等技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不只是为了教育层次的平等,而是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发展符合由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再到高科技知识密集型的发展趋势,相对应地导致了由中等技职教育到专科教育再到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等一系列发展。大陆的产业结构比较复杂,处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与高科技知识密集型共存的状况,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上述三种类型所占比重各不相同。因此,发展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因地制宜,走多样化道路。在大力发展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同时,在经济较发达、文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允许优先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若干问题思考一是理念问题。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已经形成了发展高等技职教育的理念、价值观与学术氛围,在高等技职教育的定位、教育目标、课程设计、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符合高等技术人才培养规律的共识。在大陆发展技术本科教育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办学理念。二是实训问题。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十分重视“建教合作”,即我们所说的产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办学。台湾学者对“建教合作”下的定义是:建教合作是一种在政府鼓励、监督与制定的办法下,为发挥教育与训练的功能,学校与事业机构合作办理与教育目标相关的教学方案。政府对致力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与政策上的鼓励和奖励,特别是在建教合作中接受学生的企业。由于当局有明确的政策引导,因而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一点与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颇为相似。要依靠企业、行业办职业教育,必须首先明确政策导向,解决企业关心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内地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三是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位问题。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非常重视“证照”,即我们所说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台湾主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考试院办理的专门职业及技术员考试,共分高级、普通和特种考试三类;二是“行政院劳委会职训局”办理的技术士技能鉴定,共规范了162个职类,实施办理124个职类,每个职类分甲、乙、丙三级。学生考取“证照”的数量列入“教育部”对升格学校的审查范围。大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证出多门,标准混乱,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如何在技术本科教育中鉴定职业技能,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完备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整合职业资格培训资源,是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面临的难题。学位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程度与取得成就地位的象征,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但等值的关系。在大陆发展技术本科教育也应设立相应的、得到社会认可的学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技术本科的法律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振天.关于大学理念的再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5).
  [2]康乃真.发展迅速、形式多样的台湾技职教育[J].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
  [3]张晓峰.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1,(25).
  [4]杨金土,等.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5]黄鸿鸿.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
  [6]黄志坚.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22).
  [7]夏建国,李晓军.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3).
  [8]潘懋元.我看应用性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7).
  作者简介:
  熊颖,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