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职教育师资素质模型研究
作者:李长爱 李伟华
关键词:高职教育;师资素质;素质模型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就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职教育师资素质模型的研究与实践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与普通教育相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发展高职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建立高素质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必须对高职教师的素质构成进行科学分析,探索提高高职教师素质的一般规律,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职教师素质模型。
高职教师素质研究状况简述
目前,国内对高职教师的素质构成大体上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元素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师素质可以分为几种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师的素质结构,但是具体分几种因素则存在分歧。四因素说认为教师素质包括品德、知识、能力、身体等四个方面:五因素说认为教师素质包括教育观念、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五个方面;六因素说认为教师素质包括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观念、教学技能、实践技能、身心素质。元素说是师资素质状况研究的早期观点,揭示了高职教师素质的主要构成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了深刻分析和评述,但是没有揭示这些元素间内在的联系,缺乏系统、整体的分析,从总体上来看。这种观点仍然停留在孤立的认识层面。
系统结构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已将教师的素质结构视为一个整体。其中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素质结构由动力系统、知识系统与能力系统构成: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素质结构由动力维、信息维、活动维构成。这些观点比元素说在理论上更为深入、全面,对高职师资素质的研究已经体现出整体意识与系统观念。
系统量化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系统结构说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有的学者借用模糊数学的概念,取得了一些定量的成果,试图建立高职师资的培养体系。模糊集合理论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逻辑性与普遍性,为教师素质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是,目前从这种角度对高职师资素质进行的研究仍然处在低级阶段,研究者只是从宏观的角度讨论这种研究方法,或者进行简单、粗略的描述,鲜有有价值的成果。
由此可以看出,元素论与系统结构论的研究比较成熟,对于揭示高职师资素质的内在构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研究方式是静态地描述教师应有的素质,并没有深入细致地研究各种素质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了进一步揭示高职师资素质的内在联系,建立一种评价体系,笔者拟借助素质模型的概念和系统论的观念,探讨高职师资素质模型框架的构建。
高职教师素质的内涵
在讨论高职教师素质模型之前,首先应对素质的内涵有个科学的认识。素质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是指人的心理发展的先天遗传基础。心理学范畴中的素质更侧重于强调先天性,而现在普遍使用的素质一词则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拥有更为广泛的内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人的素质的理解,一般是指在客观环境和各种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各种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的总和,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具有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可见,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不同的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那么,高职教师素质的内涵是什么呢?有人认为,高职教师素质是指其稳固的职业品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有一定时代特征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也有人认为,高职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时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还有人认为,高职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和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笔者认为,高职教师的素质构成是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密切相关的。200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基于对素质概念的理解及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高素质的高职教师应至少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体现高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反映教师职业独特的本质,尤其应突出与普通高校教师素质的区别;其次。教师素质应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应将其看成一个系统结构;再次,教师素质应该是动态性的,要能根据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变化。要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应是思想、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的有机结合。
素质模型的建构
(一)素质模型的概念
素质模型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
(二)基本指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原则,笔者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采取查阅文献资料及调研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高职教师素质的基本指标加以分析。并概述如下。
教师素质在结构上可分为以下三个子系统,即人格素质系统、知识素质系统、能力素质系统。其中人格素质系统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素质等,知识素质系统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等,能力系统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在整个系统中,人格系统体现精神要求,知识系统处于基础地位,能力系统处于核心地位。
高职教师的人格素质系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人格素质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队合作、严于律己是高职教师人格素质的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教师人格素质的基础要求。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高职教师的知识素质系统 笔者借用林崇德教授关于知识结构的理论,对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质进行了研究。林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文化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