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的研究

作者:杨建华

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8)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9)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施工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将已确定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分类及顺序构建课程和课程体系 该课程分上、下两学期进行,上学期安排两个项目,分别是基础工程施工和主体工程施工,共六个模块;下学期安排三个项目,分别是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和防水工程施工,共八个模块。
  落实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细则 为了保证课程的正常实施,需规定实施该课程必须具备的实验、实训设备,同时要提出教材编写要求、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安排建议等。该课程标准中规定了需设备架子工实训室、模板工实训室、钢筋工实训室、混凝土工实训室等作为学生训练场所。教学安排上建议采用集中式授课。
  建立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出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法考核指标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进行程度描述,指明应获得的执业证书的种类和等级。本课程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进行相关工种的中级工资格证书考核,应取得钢筋工、砌筑工等中级岗位证书。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课程性质:概括地阐明了课程的地位,以及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课程目标:用直观的语言描述了对学生在知识、基本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目标主要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结果性目标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而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无论结果性目标。还是体验性目标,都尽可能以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和评估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课程实施:为了确保课程理念和目标在实施中得以有效贯彻和落实,要提供教与学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考核建议等。
  
  由于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因此。“内容标准”的陈述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目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由于“课程标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课程标准开发是一项开创性工作,所以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充实和完善。
  同时,为了指导教学,还要对课程标准进一步细化,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包括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按照系统理论,一个系统的每个单元都好,并不代表整体一定好。要从各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整体优化。进行单元设计时。将课程按照教学实施的时间划分为单元,然后确定每个单元的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