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作者:胡 清 陶亦亦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对策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突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和知识运用,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要求能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强调在“应知”基础上的“应会”,善于把高新技术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这种“知识应用能力”实际上就是创业能力,这种“高技能人才”实际上就是创业人才。
创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实践探索的崭新领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现行毕业生50%将难以获得挣工资的工作机会,自营职业是大多数青年人获得经济独立的最大机会所在。我国自2003年以来,随着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就业岗位短缺、供需矛盾尖锐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高职教育为了适应新的挑战和变革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在各种工作领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首创精神,提高自我谋职和就业能力就显得愈发重要。高职生只有把自己视为创业主体,主动出击实现自我雇佣,并在此基础上为别人提供工作岗位,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
创业能力的内容包括求职的能力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在此,求职能力不是指被动地等待分配工作或在某一特定领域里寻找空缺,而是指主动地、全方位地探寻可能形成岗位的能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能力是高职创业教育的精髓所在,不只满足于达到从业目标,更实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自我发展,使求职者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创业能力是一种以实现创业目标为核心,带有创新特征的高层次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企业中与经营方向密切相关的主要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包括捕捉市场需求、分析决策、申办企业、确定企业布局、经营管理、控制和协调能力等,是创业的必备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人合作、自我约束、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是以专业能力为基础,方法能力为必备,社会能力为核心,通过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培养专业能力,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增加创业体验为主线提升方法能力,开展校内外实训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社会能力。在学生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业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市场需求和符合个人特长的创业目标,并落实创业行为,让他们闯出自我谋职的道路,开辟自我发展的空间。
高技能人才创业
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已经非常明显,但目前高职院校对实施创业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对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重视不够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是按就业教育的模式培养人才的,习惯于通过政府安排,由学生手持报到证去就业,而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对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重视不够。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创业一代兴起”的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仍相对滞后,普遍认为创业是少数人的专利,没有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是创业之地、人人是创业之人的创业态度;普遍认为高职教育可以加强就业教育,但要进行创业教育要求太高,没有意识到高职创业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全体教学人员的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很多高职院校把创业能力的培养视作一般教育内容作简单增减,仅仅在学生毕业前开设的就业讲座或课程中安排相关内容,笼统作一些介绍,整个过程也只有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参与,创业教育处于自发、分散、探索状态。即使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的高职院校中,也只注重创业知识的讲述和培训,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的理念还没有融入学校的育人体系之中。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认识误区许多高职院校把创业教育简单理解成职业技能教育,把创业能力等同于创业技能;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以开展企业策划大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科技园等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创业技能的主要途径。这种认识误区不仅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而且还可能导致创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偏离,使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教育沦为针对少数学生的技能教育。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培养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没有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专业教育和课程体系,脱离了基础知识、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孤立地进行创业技能训练活动。虽然这些创业实践活动对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缺乏持续性。同时,由于一些创业实践活动受资金、条件、专业的局限,往往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最终结果是人为地淡化了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单一创业教育只有纳入教学体系才能实现规范化和系统性,目前高职院校这项工作还十分薄弱。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对现行教学进行系统改革,这不仅包括开设创业课程,还包括对专业课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许多院校对此力不从心。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单一表现在:第一,因为创业教育没有成熟的教材,讲课难度大,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讲授此课程内容比较片面,往往只重创业意义、创业者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轻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对类似企业冠名、公司注册、资金来源等基本知识都未涉及;第二,高职院校设置的创业课程只在操作技能层面做文章,大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且未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不了创业教育思想;第三,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多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偏重于理论教学,没有或者是很少进行相关的实践,学生不感兴趣,也不能从中学到对进行创业实践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致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薄弱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双师”是指专业教师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是工程师的教师。他们有在企业顶岗工作、实习锻炼和调研的经历,专业知识也较为丰富。但对于从事创业教育的高职教师而言,即使具有“双师”素质,也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普遍缺乏创业教育意识,更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体验,不熟悉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讲不清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和操作环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已经成为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
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缺乏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创业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创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实践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创业实践的资金问题不易落实,“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很难开展。现阶段高职院校创业实践大都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邀请专家召开讲座、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主,规模较小,也缺乏创业专家团队针对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遭遇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达不到提升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的目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