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探析

作者:史成泽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主观活动,贯穿于会计过程的始终,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扩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会计教学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对新准则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学生;会计专业;职业判断能力
  
  2006年初,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1月1日起已率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体现的是导向原则,突破了原有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严格规范会计行为的局限,打破了会计人员的传统思维习惯,扩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建立在会计专业基础上的一种判断,它是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按照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合法合理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构筑与完善支撑会计职业判断的环境,是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会计队伍的主力军,他们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将影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以及会计工作的质量。高职会计教学作为会计职业准备阶段的能力培养,应直面社会发展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将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纳入到培养过程中,并体现于培养各环节。
  
  现行高职会计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
  
  教学理念方面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以专业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体现在只重视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学生的能力拓展,没有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观念,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专业结构方面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方向的设置仍然延续或套用原来会计专科教育的设置方式,以会计学应涵盖的基本内容来确定学科体系,以强化学生会计核算能力为主,不注意职业判断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会计知识面过窄,学科分离严重,缺乏开放性和弹性,难以适应培养高职会计教育定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教学方式方面目前会计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仍然是单项传输式教学方法,教师的课堂讲授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来源的主要渠道。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现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等缺点。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对常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技巧,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的业务,则缺乏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
  实践技能训练方面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仍偏重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训教材不完善;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只在校内进行验证性模拟实习,着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实践教学层次较低,教学组织过于粗糙。上述因素导致现行会计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与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悖。
  考核评价方面目前,高职会计教学的成绩评定仍然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要手段的考评方法。其主要缺点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理解。这种考核评价结果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公正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不能满足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致使考核评价不准或失实。这与新准则下会计专业技能的掌握体现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现实要求严重不符。
  教学师资方面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观念陈旧,师资队伍缺少具备职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毕业于财经院校或综合性院校,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就担任教学工作,在教育学及相关知识方面比较薄弱,缺乏与会计学科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知识,缺少对企业会计实际工作的真正了解。有些教师知识老化,不善于主动学习,经常将落后的、早被更新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真正熟悉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理论的会计教师很少,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
  高职会计教学要以提高职业
  
  判断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会计教学模式
  
  以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为主线,更新会计教学理念多年来,我国一直把核算和监督作为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而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会计的职能已延伸和扩展到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等方面。会计职能的演化结果表明,以单纯的会计理论和技能为目标的会计教育专业构建的能力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向综合的专业能力即职业判断能力转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必须构成职业教育会计课程的主线。教学中,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应注重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它给各相关利益人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过去长期实行的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所造成的轻判断、重统一的传统观念必将发生根本性变革,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养成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以适应时代要求。
  丰富专业基础知识,整合会计法规教学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基本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因此,在会计课程体系设置上,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适当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通过对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通过对经济、管理、金融、证券、计算机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课程体系中还应增加提高判断能力的课程,如网络会计专题、环境会计专题、会计案例分析、行业会计比较、企业纳税筹划等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另外,许多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开设了经济法、税法、国际商法等法规课程,课时总量不少,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出发,容纳更多的评析性内容,将这些法规课程整合成一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使学生能更为透彻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高水准的职业判断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的改变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会计教学方法上,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将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启发科学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涉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时,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剖析具体会计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各种实际会计问题,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地探讨问题,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学习兴趣,加大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组织力量编写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师生的双向互动,真正提高学生在会计计量确认方面的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