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从供需错位现象反思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游富相
3.构建“学校—酒店—学校”型师资队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只限于单纯激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或搞学术研究,还要注重鼓励教师深入酒店企业第一线去调研、去实践,让教师了解酒店业最新发展动态,充实具体的教学内容,保证可以及时地向学生传授最新、最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保证师资走在学科的前沿。据此我们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构建“学校—酒店—学校”型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分批送教师到相关酒店进行挂职锻炼,努力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多方位从酒店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培养制度与酒店人才需求相适应治理理论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依据。治理理论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国家将把部分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和权限转移给公民社会,变政府独家管理为公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头管理。在治理视野下,政府要充分尊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的权力,发挥它们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按照这一理论,高职院校作为非营利的社会公共组织,完全可以自主进行制度改革尝试,革除不利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就目前而言,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改变传统的考评制度,实施能充分体现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评估内容、方式方法和标准。其次,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再次,大力推行完全学分制。通过推行完全学分制,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特长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给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最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营造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
培养评价与酒店人才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评价是一个系统,在整个系统中,评估主体是核心。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由于利益要求不同,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同一评估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关注焦点,进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我们理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行为、效果与不同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为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主体提供理论支持和分析框架。由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上的多样化和目标上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评价主体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结构(见下图)。
多元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图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多元化评价机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恰当选择评价者。确定的评价者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了解评价标准;熟悉被评价者情况,尤其是在评价期内;提供的信息必须公正客观,不具偏见。
2.确保匿名性。对此,可以通过对评价群体编码来确保评价的匿名性,如政府为A,学校自身为B,学生为C,用人单位为D。评估时评估表上只有评估对象的类别编码,计分时用每类评估主体的平均评分乘以各类评估主体的权重。
3.恰当的评价者权重。由于不同的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情况了解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便会不同。因此,应对不同的评价者给予不同的权重。评价者的权重可采用德尔菲法,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参考文献:
[1]罗旭华.我国饭店人才链的失位及其调整研究[J].旅游学刊,2006,(9).
[2]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李丽,朱巧芳.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5]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8).
[6]赵成,陈通.治理视角下的大学制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8).
作者简介:
游富相(1976—),男,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讲师,中级旅游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学与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尚传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