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之反思

作者:廖 芳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应针对学生现实情况,突出关键语法规则,化难为易,结合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关键语法规则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水平现状及分析
  
  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高职生的英语水平有如下特点:
  (一)生源不同,英语水平差异明显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的生源为例,有普通高中毕业生,有初中毕业考取的五年制专科生,还有职高毕业的三年制专科生。在这些学生中,普通高中毕业生和部分外地生的英语基础较好,但是总体所占比例偏小。在教学中发现,虽然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相对高些,但语法基础并不扎实,仅靠他们所谓的“语感”和中学所强记的一些习题来记忆和应用语法知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基本实行“大班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二)学习信心和动力不足
  信心和动力实际上是互相影响的两个方面。高职学生一来因为目前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重文凭”风气,对于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这也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ET)的看法,认为不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那样有含金量,考了也没用。二来部分学生认为将来就业后很可能用不上英语,学了也没用。三来有些学生虽然对英语学习存在兴趣,但因为基础薄弱,多次考试失利(从开始学习英语起),对学习感觉障碍重重,导致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
  (三)学习习惯不好
  无论是上面所提到的哪一类生源,接触英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简直可以用“惊心”来形容。有的学生连最简单的一些词汇都要问老师。这就不只是基础的问题了,这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问题。临考前才突击背单词、背范文,强记语法题,不注重平时消化吸收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语法学习通病和语法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高职学生语法学习通病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花费的时间最多,但效率不高,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病。以下是笔者总结得出的学生语法学习中存在的通病,以具体语法规则为例详细说明:
  应用僵化譬如结构“have+宾语+done”,多数学生在中学学习过这一结构,印象很深,因此在做题时只考虑过去分词一种形式,而不知还有“have+宾语+do”及“have+宾语+doing”这两种用法。
  张冠李戴譬如“It is…that”结构,多数学生第一反应是强调结构,即使已经学习了虚拟语气中的“It is important that…”和“It is high time that …”等用法。中学时期的语法规则印象太深以至于影响了后期语法的学习。
  母语束缚在英语学习中,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在阅读理解和翻译这两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下列两句:“I was caught a cold because last week so cool.”;“The hill has lots of trees.”完全是顺着中文的意思转换为英文,没有考虑到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
  惯性思维如“被动语态”的用法。因为日常所接触到的大多为主动表达,很多学生难以形成对“被动语态”的主动意识,尤其在写作时,该用时不用,不该用时不知为何反而不嫌麻烦地用上了。
  (二)“交际教学法”、“结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学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结构为基础编写教材,重视语法教学,以讲授语法知识、操练句式、句型及翻译练习为主,忽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偏离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就是大家所称的“哑巴英语”。90年代以功能——结构为基础,特别重视培养交际能力,又有“矫枉过正”之叹。担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集两家之长,避两家之短”的面目出现。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程”正是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基础的,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语言教学方法,人们普遍认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笔者提出了“淡化语法难点重点,突出关键语法规则”的教学思路。
  
  “淡化语法难点重点,突出关键语法规则”的主要内容及实践
  
  (一)语法课程讲授重点向普及内容倾斜,注重与应用能力衔接
  “大班制”课堂本来就难于管理和灵活安排教学活动,语法讲解模式的局限性又往往令学生厌倦,结果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听进去的少,能正确运用语法规则的学生就更少。高职学生专业背景迥异,英语应用前景也非教师可以准确预测,因此,强调教学内容的普遍适用性有其现实意义。“应用英语能力考试”在这当中起到非常好的“指南针”作用。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试题,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即考试内容越来越贴近具体工作中的英语环境。譬如作文题材,除了传统的简历、书信(包括私人与商务信函)及通知、海报外,近几年出现了公司内部通知、问卷调查、入园须知、电话留言等;长句翻译除了传统的商务内容,也出现了日常所能接触到的英语内容;在阅读理解中应用文体的比例也在加大,一向以传统短文阅读形式出题的第一、第二篇阅读理解,近年也将50%(即一篇)的分量让位于应用文体。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和练习,强调语法教学服务于口语和应用文阅读与写作为主,是笔者近两年对英语教学所进行的一种探索。对传统语法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重点,在实际教学中“点到即止”、“弃难就易”。
  (二)以“提供明确而易于记忆的规则”为主要教学任务
  这是整个教学安排中最重要的环节。语法书林林总总,内容基本相似,讲授的难点和重点往往也就是那么几个方面。“提供明确而易于记忆的规则”,要求教师在语法规则中找出关键性的内容,抓主要矛盾。这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提高语法学习效率和效果。
  譬如“定语从句”中that与which的用法,包括只使用that的情形、只使用which的情形以及既可以使用that也可以使用which的情形,如果将这些一股脑地都在课堂上不分轻重地教给学生,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完后仍然没有办法清楚地记忆和区分。而挑出其中只能使用which的两种情形:一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标志是逗号;二是前有介词。突出这个重点,其他两种情形不攻自破,事半功倍。
  再以虚拟语气为例。这是应用英语能力考试中的必考语法点,也是学生一直感觉比较难以把握的部分。讲解时笔者突出概念导入,强调对于“虚拟”的理解——非真实、以主观意愿的表现为最常见。由此,诸如“建议”、“命令”、“坚持”、“推荐”等词汇,It is important/necessary that…(做某事…是重要/必要的)、It is high time that…(做某事的时间到了)以及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从句等结构应适用虚拟语气变化。学生在理解之后再自行判断,正确率明显上升。虚拟语气的要点部分在于动词变化。语法书中多以表格方式归纳(常以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从句和其主句中谓语动词的变化为例)。这种表格确可以算是整个虚拟语气的精华之所在,即使是非if引导的虚拟语气句子,绝大多数的动词变化也可依据此表推测,如上面所提到的结构,还有wish引导的宾语从句中动词的变化等。如果学生能把表格的内容熟记下来,无疑会掌握虚拟语气的大部分内容。如何帮助学生较轻松地记忆这些动词变化呢?笔者在课堂上借助两根称之为“时间轴”的带箭头直线加以说明。如下图所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