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路》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探讨
作者:郑志萍
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素质,适应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生作为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多层次的知识结构,更需要多元化的能力素质,课程教学的内容除了认识领域,还应该包括实践领域和情感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案例讨论、课堂模拟实践、合作表演等课堂教学形式,就是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等的良好方法。例如在为电力专业学生讲授“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这节课时,笔者就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图所示),让学生讨论分析在工厂负荷一定、功率因数不同的情况下,线路上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从而归纳出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据此引入新课;接着,联系负荷接入系统的实际,讨论为什么电容器是采用并联而不是串联,对讨论出的各种结果给予点评和鼓励,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最后,让学生分析,并联电容器哪部分的功率因数得到了提高(虚线框内还是实线框内),为以后电力专业课程学习中讨论无功补偿的形式打下基础。这样与电力系统实际相结合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专业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使学生乐于投入讨论,这种在认识领域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了情感领域的教学内容的方式,利于学生能力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养成。而对于实践领域的内容,就电路课程来说主要体现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上:一是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就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将实验课提高到“课程”的高度;二是编写与专业相适应的实验大纲和实用的实验指导书,设计出能够真正取得实效的、具有特定课程目标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使学生通过实验课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更好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系统向工厂负荷供电及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示意图
参考文献:
[1]刘德辉,刘喜荣.电路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31).
[3]王瑞龙.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探索[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抓住的几个根本问题[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5]郭红丽.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
郑志萍(1976—),女,福建莆田人,硕士,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路理论及电能质量方面的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