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从就业压力看高职日语教学改革

作者:黄 涛




  要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执行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的主体。新的教育形势和新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职毕业生的新需求,对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日语专业教师的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最高学历为研究生,没有具备副高职称的教师,同时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专业建设不够科学完善,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科研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与业务水平,尽快取得更高的学位,拓宽科研领域,争取成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日语教师。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如下图)所描述的专业结构与能力素质。
  
  教师的专业结构与能力素质示意图
  要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高职教育要突出地方特色与行业背景,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学校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二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南通市地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是苏中、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南通市近年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港口、工业、贸易及海滨旅游城市,地理位置濒江临海,具有雄厚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具有独特的地理、交通、人才与产业等优势。由于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日本的双边经贸往来十分频繁,日本到南通投资的企业众多,实际到位资金逐年增长,一批世界知名的日本企业,如东丽、帝人、富士通、王子造纸、中远川崎等都在南通投资设厂。因此,大量需求既精通日语、熟悉对日商务惯例,又具备较强对日商务操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应用日语专业的教学必须充分认清上述大背景,加强校企合作,根据南通市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我院的实际情况,争取用3~5年时间构建起以知识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专业。以与行业、企业乃至人才市场及劳动力市场的密切联系为中心,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现代化,以国际化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职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南通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高职日语教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要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创新。要认清高职教育的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树立危机意识,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创新,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高职日语专业的教学和高级日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充满热心、信心、决心、恒心及责任心,为我院的发展、为南通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宏,等.直面就业: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毅,卢崇高,季跃东.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王秀文.日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简介:
  黄涛(1980—),辽宁开原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