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从就业压力看高职日语教学改革

作者:黄 涛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就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高职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认清形势,不断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努力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使学生能够顺利毕业,满意就业,真正体现现代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关键词:高职;就业压力;日语教学;改革
  
  据国家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称,未来数年我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将保持在1500~2200万人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加大。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降低。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迷茫,没有目标。同时,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职教育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必须贴近企业岗位,同时具备动态适应性。笔者拟结合江苏南通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谈谈日语教学改革的问题。
  
  制定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高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它指导着专业教学内容的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专业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在许多方面借鉴了国外高职教育及我国本科教育的经验。因此,在人才培养规格确立与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自身教育规律与我国国情的现象,具有模仿国外高职教育或国内本科教育的痕迹,被戏称为“本科压缩饼干”。形成了先确定课程体系,再将培养的毕业生推向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以学院教学为中心的做法显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直接导致以下问题:一是课程体系确立未经全面准确的社会需求调查;二是课程体系常常是一经确定几年不改,缺乏灵活性;三是某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经常是在实训室里讲授,缺乏具体实践环节。即使想到企业实习,也往往因为所开设的课程,企业用不上而遭到拒绝,学生毕业后必然会出现所用非所学等结构性问题。
  结合实际教学采取有效对策我院的日语专业起步较晚,缺乏教学与实践经验,教学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例如,外语系2008届预就业应用日语专业毕业班共有50名学生,只有4名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并非市场日语人才饱和,而是毕业生的日语水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多数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只能暂时放弃所学专业。这种残酷的现实既令人惋惜,又令人痛心。因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把握社会需求,深入社会,融入市场。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开展教学,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使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能较好地体现以培养大学生日语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要求,这也正是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高职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用人单位,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这是现代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要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在实现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同时,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校企“零距离对接”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进行大量的企业调研,征求企业对高职应用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日语职业技能要求(如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核心能力等)。找准本专业在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位置,然后进行材料分析、数据处理,结合教学实际,改革与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时要把企业培训方案导入教学内容,把企业实践技能考核纳入实训计划,真正做到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密切学生与岗位的关系,最终解决社会需求量大与学生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实现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的实际教学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直接途径,没有教学活动,教育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科学、最有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改变,要求教学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根据不同的岗位与不同的专业要求,采取灵活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我院在以往的日语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虽然取得了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二级水平证书,但是在面试和日常交流中往往语无伦次,尤其是见到日本人时更是不知所措,导致无法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绝大多数学生在离开学校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大学三年所学的日语忘得所剩无几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日语教师,笔者十分惋惜,但更多的是惭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每位日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笔者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日语的特点,同时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代高职日语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1.采取“互动式”体验教学模式。“互动式”体验教学模式以体验教学为指导,注重师生的互动性与交互性,不断转换角色,使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用人单位“乐用”的目标。“互动式”体验教学模式的具体授课方法是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的教材结构,将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的重新整合后,进行场景模拟互动式教学。以我院目前使用的综合日语教材《新编日语》为例,可将课文与会话内容重新整合成为一个个真实的语言场景,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学生进行角色分配,通过目标语输入、情境会话、误用语重复、场景概括、目标语输出五个主要环节的循环往复,使学生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体验日语学习的快乐,培养日语学习的兴趣,将教学重点由教师对语言技能的传授转向学生语言技能的转换与应用,学生从以往被动接受的地位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演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逐渐培养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转化能力,同时,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构建“日语﹢专业”的动态教学模式。所谓“日语+专业”的动态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日语教学中,既要注重课堂上日语基础知识的教授,又要让学生走进企业,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专业的特点与要求,进行专业知识、行业术语等的学习与强化,使学生尽快熟悉专业环境,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企业(稳定的实训基地)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日语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培养日语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但是课堂教学涉及行业、企业专业知识较少,有些专业知识日语教师也不太了解,即使了解也很肤浅,学生更是一知半解,等到要真正使用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形。而学生一旦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很快就会弄懂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内容,只有切身体验具体、真实的场景,才能得到感性与理性的全面认识。因此,必须让学生走进企业,接触具体岗位,了解与就业岗位需求相关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训加以掌握。与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会因企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深入社会,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把握企业信息与人才市场信息的不断变化,实现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动态适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