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导人。
元朝末年,由于权臣专权,官贪吏污,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北方白莲教主韩山童以宣传白莲教的方式广收门徒,刘福通与罗文素、盛文郁、杜遵道、王显忠、韩咬儿等成为韩山童最早的一批信徒。他们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统治。
至正四年(1344)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深达二丈许,白茅堤、金堤先后北决,沿河郡邑均遭水灾,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苦难。“至正四年,河南北大饥,明年又疫,民之死者半。..民罹此大困,田莱尽荒,蒿藜没人,狐兔之迹满道”。由于河水溢入会通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威胁两漕盐场,直接影响到元廷国库收入,右丞相脱脱决定采纳贾鲁的治河方案,开凿自黄陵岗南至白茅、黄固、哈只口,西至阳青村,共280里新河道,然后塞南行之旧河道,使黄河由新凿之河道至哈只口进入故道,东去徐州,合淮河入海。
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元顺帝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发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13 路15 万民工及庐州(今安徽合肥)等18 翼两万军队,开始治河。韩山童、刘福通等抓住这一时机,发动农民起义。
五月初,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聚众三千人于颍州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刘福通等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自称南宋将刘光世后代,当辅之。正当起义即将举行之时,县官派兵前来镇压,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子林儿逃奔武安(武安山,今江苏徐州境)。刘福通率众冲出重围,于五月初三日攻占颍州,大起义正式爆发。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故称红巾军,或称红军;起义军多为白莲教徒。烧香拜佛,故又称香军。
刘福通攻占颍州后,犹如平地春雷,震撼中原大地。“是时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曾不旬月,从之者殆数万人”(《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元廷亦为之震惊,急命监戍治河民工的同知枢密院事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各支汉军进讨刘福通军。赫厮、赤秃与河南行省徐左丞三人但以酒色为务,属下军士但以剽掠为务,赫厮望见红中军人多势众,扬鞭大呼“阿卜!阿卜!”(蒙古语“走”之意)回头就跑,元军不战自溃,来自高加索北麓的阿速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病死者过半。后来徐左丞被朝廷诛杀,赫厮战死于上蔡。六月,刘福通乘胜占据朱皋(今河南固始北),攻破罗山、真阳、确山,进攻舞阳、叶县等地。九月,刘福通攻克汝宁府(今属河南)、息州、光州(今河南潢州),众至十万。
刘福通起兵仅四五个月,击溃了元廷派遣的赫厮、秃赤大军,摧垮了一批地方统治机构,占领了中原大片城镇,元廷深感这是“心腹大患”。是年九月,元顺帝以右丞相脱脱之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与卫王宽彻哥率诸卫军十余万人前往镇压。十月,加派知枢密院事老章增援也先帖木儿。十二月,元军攻陷上蔡,起义军最早的领导人之一韩咬儿被俘,押送京师处死。江浙平章教化、济宁路总管董抟霄也攻陷安丰(今安徽寿县)。十二年正月,刘福通将韩兀奴罕摆脱敌人围剿,挺进河之北,进攻东明。二月,克滑、浚二州,进克开州(今河南濮阳),出现了“红衣遍野,呼声动地”(《万历濮州志》卷六)的壮观场面。未几,为元军所败,韩兀奴罕被擒。三月,元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攻陷汝宁,元知行枢密院事巩卜班率数万侍卫汉军、爱马鞑靼军屯驻汝宁沙河岸,他们“日夜沈溺酒色,醉卧不醒”,刘福通乘其不备,偷袭元营,巩卜班战死,元军退至项城。元廷命也先帖木儿为总兵,率精兵30 万,“金银物帛车数千辆,河南北供亿万计,前后兵出之盛无如此者”(《庚申外史》卷上)。也先帖木儿驻军沙河。某夜,军中夜惊,也先帖木儿尽弃军资器械、粮草、车辆,仅收散兵数万人逃奔开封,受到指责,遂驻军朱仙镇。元廷命蛮子平章代之,也先帖木儿径归京师,仍为御史大夫。
北方红巾军首义成功并抗击元军的围剿,为全国各地不满元朝统治的广大劳苦大众树立了榜样,也鼓舞着他们拿起武器投入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徐州芝麻李,蕲黄徐寿辉,湘汉布王三、孟海马,濠州郭子兴等纷纷起义响应,声势浩大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全面展开。
至正十一年八月,萧县人李二(因家有芝麻一仓,饥荒时赈济饥民,故称芝麻李)与社长赵君用(一作赵均用)、樵夫老彭及其子彭早住等亦以“烧香聚众”,一举攻占徐州。未几,占领徐州近县及宿州、五河、睢宁、虹县、丰、沛、灵璧、安丰、泗县等地,众至十万。
同年十一月,王权(又称布王三)、张椿等攻占邓州(今河南邓县)、南阳,称“北琐红军”,旋又占领唐(今河南唐河)、嵩(今河南嵩县)、汝(今河南临汝)、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等地。翌年正月,孟海马等攻占襄阳,称“南琐红军”,旋克房(今湖北房县)、归(今湖北秭归南)、均(今湖北均县西北)、峡(今湖北宜昌)、荆门等州。
至正十二年二月,定远富豪郭子兴与农民出身的孙德崖、俞某、鲁某、潘某四人起兵,占领濠州,郭子兴等称元帅,亦以红巾为号。
上述各支起义军,起初均各自为战,并未有相互的统属关系。徐州、濠州显然是韩山童传教的活动范围,芝麻李、郭子兴等有可能共尊韩山童为教主,至正十五年(1355)刘福通建立宋政权后,这两支起义军统归宋政权领导,因此可以纳入北方红巾军系统。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彭莹玉为白莲教主,其徒邹普胜与徐寿辉发动蕲黄起义,建立天完政权,统庐州、巢湖等地起义军,为南方红巾军系统。布王三、孟海马的南北琐红军没有材料可以证明他们与南北方红巾军有什么联系。
脱脱在屡次出兵镇压刘福通起义军失利的情况下,采取攻其两翼——徐州起义军和南阳襄湘起义军的战略,以达到孤立刘福通部的企图。
至正十二年八月,脱脱亲自督制诸处军马,出师徐州。九月,徐州城破,元军大肆屠城,芝麻李被捕杀,赵君用、彭早住等率余众逃奔濠州。脱脱命贾鲁攻濠州。次年五月,贾鲁病死后元军才撤围。彭早住称鲁淮王,赵君用称永义王,权在郭子兴之上。十四年,彭、赵取盱眙、泗州,旋二王火并,彭早住死,赵君用据淮安。濠州方面郭子兴与诸将不和,其部将朱元璋南略滁阳,另图发展。
自至正十二年闰三月起,元廷先后派四川行省平章咬住、四川行省参政答失八都鲁,诸王亦怜真班、爱因班,参知政事也先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月鲁帖木儿,豫王阿剌忒纳失里,知枢密院事老章等分路围剿南北琐红军。五月,答失八都鲁攻陷襄阳,布王三被俘,北琐红军被镇压。十四年正月,答失八都鲁攻陷峡州,南琐红军亦被镇压。
刘福通部红巾军自击溃也先帖木儿后,虽未遭遇元军主力,但其两翼有元军围剿其他红巾军,而其占领区内崛起了两支地主武装。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畏兀儿人察罕帖木儿与罗山县典官李思齐各结集“义兵”,合兵袭破罗山,元廷分别授为汝宁府达鲁花赤和汝宁知府,渐拥兵至万人,屯驻沈丘,屡败刘福通部红巾军,因而牵制了刘福通部的进一步发展。
至正十四年(1354)九月,元廷因张士诚占领高邮(今属江苏),阻塞漕运,再命脱脱出师征高邮。脱脱总制诸王各爱马、诸省各翼军马,董督总兵、领兵大小官将,号称百万。十一月,军抵高邮,士诚大败,退入城中不出。元军分兵破六合、盐城、兴化等地,高邮城中日议投降事。这时在京师的中书右丞哈麻乘机奏劾脱脱和也先帖木儿罪行,顺帝下诏削脱脱兵权,安置淮安路。诏书到达军营,“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元军竟不战自溃。高邮战役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元军丧失了优势,再也无力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元朝的统治。
刘福通利用战场上形势的急遽变化,于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迎韩山童之子林儿于砀山夹河,在亳州(今属安徽)正式建立宋政权,改元龙凤,立林儿为帝,号“小明王”。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任平章,福通弟刘六任知枢密院事,尊山童妻杨氏为太后。未几,因壮遵道擅权,刘福通命甲士挝杀之。杜遵道原为一名书生,因建言“开武举,以收天下智谋勇力之士”,被知院马札儿台补为掾史,“既而知不能行其业,遂弃去”(《庚申外史》卷上),追随韩山童发动农民起义。据说杜遵道与杨氏有染,“自是专权怙势,人皆嫉之”(《垄起杂事》),以致被杀。此后,刘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领导人、北方红巾军的总指挥。在往后长期的斗争中,展示了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宋政权建立后,元军把进攻矛头又集中到中原来。这年六月,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鲁率原属太不花的诸王藩将兵马,进攻许州长葛,为刘福通击败,答失八都鲁退至中牟,红巾军劫其营,夺其辎重,俘获其子孛罗帖木儿。但红巾军又遭元将刘哈剌不花袭击,孛罗帖木儿被夺走。刘福通命其将赵明达取嵩、汝、洛阳,北渡孟津至怀庆路(今河南沁阳),河之北大为震动。元廷不得不自豫南调察罕帖木儿来应战,赵明达战败。十二月,答失八都鲁进攻太康,进围亳州。刘福通将小明王移置安丰,次年三月,自领兵与答失八都鲁军激战于太康、亳州,击退敌军,亳州得安。
刘福通在率领红巾军与敌人搏斗的同时,十分注意利用宋政权的名义,把北方各支农民起义军纳入宋政权统辖之下,并建立地方政权。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七月,宋政权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江南等处行枢密院,任命朱元璋为行省平章;同年十月,赵君用取淮安,乃设淮安等处行中书省,任命赵为行省平章。以后,为了节制各路红巾军,在那些占领一地而又较为巩固的地区,继续设置行省机构。
为了分散元军对宋政权都城亳州的压力,扩大战果,从至正十六年九月开始,刘福通派遣军队分路出击,到至正十七年(1357)夏,形成三路北伐的壮观局面,而刘福通自率大军攻克汴梁,北方红巾军进入鼎盛时期。
一、西路军早在至正十六年九月,刘福通即遣李武、崔德进兵陕西,首破潼关,元陕西行省参政述律杰战死。红巾军又克陕州、虢州(今河南灵宝),扼崤函。答失八都鲁急调察罕帖木儿、李思齐阻截,李武、崔德折往晋南,取平陆、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遭察罕帖木儿追袭,红巾军溃散。十七年二月,李武、崔德重振队伍,占领商州,攻武关,取七盘,据蓝田,直抵灞上,进逼陕西行省首府奉元路(今西安),分兵攻同(今陕西大荔)、华诸州,三辅震恐,陕西省台告急。元廷命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刘哈剌不花等来援,红巾军败走南山,入兴元。李武、崔德其后一直无战功,曾受到刘福通斥责,至正二十一年(1361)五月,向李思齐投降。
至正十七年六月,刘福通部署各路军马三路北伐,命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组成西路军。十月,红巾军取兴元,克凤翔,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击走之,红巾军退入四川。是年底,白不信等又攻入秦(今甘肃天水)、陇(今陕西陇县),据巩昌(今甘肃陇西),再攻凤翔。次年正月,白不信败入四川。四月,察罕帖木儿纠集陕西各路元军进攻巩昌李喜喜,李喜喜败入蜀。败退到四川的红巾军改称“青巾”,为徐寿辉天完政权的部将明玉珍所不容,李喜喜又率余部到武昌,投奔陈友谅。西路军在溃散时,有一支起义军于至正十九年(1359)四月北上宁夏,攻占宁夏路(今银川),活动于灵武等处。二、东路军至正十六年三月,地主武装“青军”在其头目张明鉴率领下据扬州,逐走镇南王孛罗普化,孛罗普化逃奔淮南。不久,由盐丁组成的地主武装“黄军”反叛朝廷。十月,占据盱眙等地的赵君用联合青军、黄军攻占淮安,杀镇南王。宋政权命赵君用为淮南行省平章。赵君用命其部将毛贵北上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地,因元将也先来攻,毛贵夺取海船,由海道进入山东,于至正十七年二月取胶州,其后在不足两个月时间内,连克莱州、益都、莒州等地。元廷急命湖广行省左丞相太不花、知枢密院事孛兰奚、同佥淮南行枢密院事董抟霄等镇压毛贵。七月,元镇守黄河义兵万户田丰宣布起义,克济宁路(今山东钜野)。刘福通命毛贵联合田丰尽取山东之地,北伐大都。
是年冬,元义兵千户余宝在棣州(今山东惠民)杀知枢密院事宝童起义,而元廷在山东的元军总指挥太尉纽的该龟缩于东昌(今山东聊城)不敢轻易出动。至正十八年正月,田丰克东平路,使南北漕运中断,而毛贵在益都西南的好石桥大败孛兰奚,孛兰奚退至济南,毛贵乘胜于二月初攻占济南。至此,山东各地大部分被毛贵、田丰占领。
宋政权在山东设益都等处行中书省,以毛贵为平章。毛贵立宾兴院,选用故宫,命姬宗周等分守诸路,“又于莱州立三百六十屯田,每屯相去三十里,造大车百辆,以挽运粮储,官民田十止收二分,冬则陆运,夏则水运”(《元史·顺帝纪》)。十分注意生产建设和经济政策,为建设北伐基地作出了努力。
至正十八年二月,毛贵挥师北伐,进河北境。时升任河南行省右丞的董抟霄驻兵南皮之魏家庄,毛贵兵至,将其刺杀,遂北克清、沧二州,据长芦镇。三月,克蓟州,兵至通州枣林、柳林,直逼大都。“京师人心大骇,在廷之臣,或劝乘舆北巡以避之,或劝迁都关陕,众议纷纷。”(《元史·刘哈剌不花传》)但毛贵孤军深入,元军四方来援,毛贵军败于刘哈剌不花,退回济南。
毛贵北伐之时,田丰夺取东平、济宁、东昌等地。所以,尽管毛贵北伐未能成功,但山东形势还是有利于红巾军的。
三、中路军至正十七年初,宋政权丞相之一的盛文郁攻占曹州(今山东菏泽),与在山东其他地方作战的毛贵、田丰势相联结,宋政权有可能在曹州建立行省。是年夏,刘福通发动三路北伐,遂命曹州行省组织中路军。九月,由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冯长舅、沙刘二等率领的中路军,逾太行山,取陵川、高平,克潞州(今山西长治),进攻冀宁(今山西太原),被察罕帖木儿所败,退入太行山。
至正十八年二月,东路军毛贵由河北进攻大都,为分散敌军力量,毛贵遣其部将王士诚、续继祖等自益都出兵,进攻怀庆路,杀元怀庆路总管王得贞。三月,王士诚取晋宁路,杀总管杜赛因不花,并与关先生等所率军相合。刘福通命中路军分兵两路:一路攻绛州(今山西新绛);一路由沁州出发,攻冀宁(今太原)、代州、大同,“烽火数千里,复大掠南且还”。此路的意向是北上与东路军形成对大都的包围,但这时毛贵已在大都附近受挫退回山东,故中路军北至大同后南还。可惜,他们回军途中遭察罕帖木儿伏击。五月,察罕帖木儿将董克昌收复冀宁。六月,关先生、破头潘等克辽州(今山西左权),旋被察罕帖木儿将虎林赤击走,而关先生军再克冀宁。九月,关先生等攻保定,不克,转而攻克定州。十月,占领大同,北上进攻兴和(今河北张北)。十二月,关先生、破头潘攻克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上都为元廷夏都,筑有宫阙官署,中路军予以焚毁,逗留七天,中路军又攻破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焚鲁王府,进克辽阳。并以辽阳为基地,准备进攻高丽。刘福通就在这时置辽阳行省,任命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为平章。
至正十九年(1359)二月,红巾军发布致高丽王书称:“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药石。”(《高丽史·恭愍王传》)十一月,红巾军前锋渡鸭绿江。十二月,红巾军在毛居敬率领下攻占义州、静州、麟州、西京(今平壤)等地。翌年正月,红巾军在西京战败,退走。三月,红巾军从海路进攻高丽西北沿海诸州,旋退去。二十一年九月,关先生、沙刘二、破头潘等率十余万红巾军渡鸭绿江攻朔州。十二月,攻占开京(今开城),迫使高丽恭愍王南逃。二十二年正月,高丽军收复开京,关先生、沙刘二被杀,破头潘率余众败退辽阳。四月,辽阳行省兵邀击红巾军余众,破头潘被俘。中路军残部投降孛罗帖木儿。
刘福通在发动三路红巾军北伐的同时,意图倚托益都、曹州两行省比较巩固的基地,展开对汴梁的攻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宋政权都城。至正十七年六月,刘福通首攻汴梁,不下。八月,取大名、卫辉(今河南汲县)两路,形成对汴梁包围的态势。十月,元廷增派知枢密院事达理麻失里攻雷泽、濮州,被刘福通杀死,节制河南元军的答失八都鲁被迫退至石村。“朝廷颇疑其玩寇失机,使者促战相踵”。刘福通又使反间计,“诈为答失八都鲁通和书,遗诸道路,使者果得之以进。答失八都鲁觉之,一夕忧愤死,十二月庚子也”(《元史·答失八都鲁传》)。其子孛罗帖木儿袭职,退驻井陉。至正十八年五月,刘福通再次进攻汴梁,元守将竹贞逃遁,福通据汴梁为都,迎韩林儿居之。时毛贵虽进攻大都失利,但山东形势甚好,中路军转战山西,西路军趋关中,出现了鼎盛局面。《元史·察罕帖木儿传》称:“安丰贼刘福通等陷汴梁,造宫阙,易正朔,号召群盗。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西至甘肃,所在兵起,势相联结。”在这一形势下,元河南行省平章周全,以怀庆路降。刘福通命其进攻据洛阳的察罕帖木儿,“守将登城,以大义责全。全愧谢退兵,刘福通杀之”(《元史·顺帝纪》)。
宋政权鼎盛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发生了逆转。至正十八年九月,孛罗帖木儿统领诸军夹攻曹州。十月,元军破曹州,擒杀曹州行省武宰相、仇知院。曹州陷落,使宋政权与山东红巾军联系切断。十九年初,孛罗帖木儿北上代州、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云内(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驻守大同,以切断宋政权与中路红巾军的联系。而察罕帖木儿一直以重兵驻守渑池、洛阳,时刻准备对汴梁发起进攻。宋政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山东红巾军这时也发生了逆转。毛贵北伐大都失败后返回山东,与田丰配合,其势仍很盛。至正十九年四月,淮安失守,赵君用逃奔毛贵,竟阴险地把毛贵杀死。七月,毛贵部将续继祖从辽阳回益都,怒杀赵君用。山东红巾军自此一蹶不振,这时王士诚也脱离中路军返回山东,与田丰争夺势力,田丰称花马王,王士诚称扫地王,互相攻伐。
至正十九年五月,察罕帖木儿移军虎牢,分兵南路出汴南,攻陷归、亳、陈、蔡,北路出汴东,置战船于黄河内,略曹州南,据黄陵渡,又发陕西、山西各路元军,包围汴梁。八月,元军破汴梁,刘福通奉韩林儿突围奔安丰,元军俘获韩林儿妻及红巾军家属数万,红巾军各级官员五千。至此,宋政权虽曾发布文告,加封朱元璋官爵,朱元璋名义上也仍奉龙凤为正朔,所发布榜文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但实际上宋政权已名存实亡。
至正二十一年(1361)夏,察罕帖木儿向山东红巾军发起总攻,田丰、王士诚降之。十月,察罕帖木儿进围益都,毛贵部将陈猱头等坚持抵抗。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杀察罕帖木儿,参加益都保卫战。察罕帖木儿子扩廓帖木儿袭其父职,继续围攻益都。十一月,益都陷,田丰、王士诚被杀,陈猱头被俘送大都,毛贵子小毛平章不知所终。接着,莒州陷,山东红巾军全部被镇压。在安丰的宋政权,名义上只存下朱元璋的江南行省。
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平江(今江苏苏州)张士诚乘安丰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韩林儿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率大军击败吕珍和支援吕珍的原天完政权的庐州(今安徽合肥)左君弼,救出小明王和刘福通,把小明王和刘福通安置于滁州。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今南京),途经瓜步,廖永忠将他们沉入水中溺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