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徐寿辉





  徐寿辉,一名真一,蕲州罗田县(今属湖北)人,原籍湖南。生平以贩布为业,往来于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带。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于蕲州起兵,十月建都蕲水(今湖北浠水),国号天完,年号治平,寿辉称帝,成为南方红巾军名义上的领袖。

  南方红巾军与北方红巾军一样,信奉白莲教,念弥勒佛,燃香,起兵后头裹红巾,作为标志。南方白莲教主是彭莹玉。莹玉,又名国玉、翼,教徒尊称为彭祖,俗称彭和尚,敌人称之为“妖彭”,江西袁州(今宜春)南泉山东屯庄农家子。10 岁时入附近慈化寺为僧,会治病,在民众中威望甚高,“袁民翕然,事之如神”。莹玉在农民群众中开展白莲教宣传活动,并秘密组织武装起义。至元四年(1338),他与徒弟周子旺在袁州发动起义失败,子旺被杀,他“逃淮西,淮民闻其风,以故争庇之,虽有司严捕,卒不能获”(《庚申外史》)。此后十余年间,他在江淮等地继续宣传白莲教,足迹遍及今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各地,并在各地招收门徒,策划武装起义。他以“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的宗教口号来鼓动群众起来反元,其早期门徒多以“普”字命名。由于他坚韧不拔的努力,不仅培养了一批农民起义的骨干,而且为农民大起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徐寿辉最初并非白莲教徒,且缺乏组织能力,但体貌伟岸。据《湖广总志》记载:当时在蕲、黄一带从事秘密策划反元起义的人物是麻城铁工邹普胜。至正十一年五月,刘福通在颍州起义成功后,邹普胜积极准备起义,但需物色一位体态雄伟的人物,以应“弥勒佛下生”之偈言。一日,寿辉行山中,获鉴铁10 斤。某日夜,邹普胜梦见黄龙蟠其铁砧。明日寿辉携铁过之,令普胜制■锄,蹲坐铁砧上。普胜大异,告之曰:“今天下尚须■锄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万历《湖广总志》卷九八《别传》)于是两人深相结,谋举大事。是年八月,邹普胜、徐寿辉起兵,以红巾为号,南方红巾军起义爆发。九月,起义军占领蕲水县及黄州路,起义军将领倪文俊大败元威顺王宽彻普化及其子别帖木儿、答帖木儿于金刚台,并执别帖木儿。起义军占领蕲水时,元蕲州路总管李孝先不敌身死。十月,徐寿辉以蕲水为都,国号天完,改元治平,寿辉称帝,邹普胜为太师。“天完”是压倒“大元”的意思,表达了农民起义军誓死推翻元朝统治的决心。

  天完政权是元末农民起义中建立最早的农民政权。它的行政机构多仿元制,设有中书省(称莲台省)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军制有百户、千户、万户,管、统军元帅等职,并有管军万户府、管军总管府、统军元帅府等管军机构。天完政权的建立,标志着起义军有了自己的政治中心,原来以宗教为纽带联系南方各地白莲教徒的状况将逐渐被政治关系所代替。

  天完政权建立后,南方各地起义形势发展迅猛。天完红巾军分兵出征,各地群众奋起响应。是年十一月,天完军南下江西,新建人邓南二聚众攻瑞州(今江西高安),被元军擒杀;同月,天完军入宿松,破太湖、潜山(均属今安徽)。十二月,王权(布王三)起兵克邓州、南阳(均属今河南),称“北琐红军”,后来占有今河南中部南部一带;均州郧县(今属湖北)人田端子聚众杀官吏,旋被镇压。至正十二年正月,孟海马占领襄阳,杀元襄阳路总管柴肃,这支起义军称“南琐红军”,后奄有均、房、荆门、归、峡等地。由于各地群众蜂拥起兵,形势对天完红巾军十分有利,于是徐寿辉等决定派出各路红巾军,分兵攻占湖广、江浙等地。

  天完军首攻目标是湖广行省首府武昌。至正十二年(1352)正月,丁普郎、徐明远克汉阳,杨普雄克兴国(今湖北阳新),形成包围武昌的态势。是月,邹普胜率主力军攻克武昌,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尚弃城走,元顺帝下诏追夺宽彻普化王印,和尚被诛。天完军夺取武昌后,向湖北中部、西北部推进,同时遣兵南下。曾法兴率兵克安陆(今湖北钟祥)、沔阳(今湖北沔阳西南)、中兴(今湖北江陵),擒杀元安陆知府丑闾、江陵守官山南廉访使卜理牙敦,沔阳府达鲁花赤咬金自溺死。天完军与布王三的北琐红军、孟海马的南琐红军势相联结。

  在江西的战斗十分激烈。邹普胜自率主力与彭莹玉等沿江而下,夺取江西门户江州(今九江),元江州路总管李黼被杀。邹普胜挥师南下,直抵江西首府南昌,南昌城高水深,围城数周、激战54 日不克,红巾军退走。但南昌周围多被红巾军占领,史普清占领新建、进贤等地。是时,南昌以西多为天完红巾军所有,张普宪连克宁州(今修水)、靖安等地;陶九、况普天、钟普高等克瑞州(今高安)、上高、新昌等地;欧普祥、陈普义克袁州,欧普祥又西攻醴陵、茶陵,陈普文下吉安。天完军分兵攻抚州,取宜黄、乐安,进克宁都、兴国、会昌、瑞金等地,但多得而复失。

  天完红巾军在江浙的战斗中最为壮烈。至正十二年二月,项普略(又名项甲、项奴儿、项普寿)、彭莹玉在攻占江州后,挥师南下克南康(今江西星子)、饶(今江西鄱阳)、信(今江西上饶)。四月,克婺源、黟县、休宁、徽州(今江西歙县)。他们遇到休宁大地主汪同、程国胜、俞茂等组织的“义兵”的拼死抵抗。六月,项、彭率军破昱岭关。七月,攻克江浙行省首府杭州路,元江浙行省官员纷纷逃窜,参政樊执敬自杀。红巾军纪律严明,“不杀不淫”,一面宣传“弥勒佛出世”,号召人民参加红巾军,“招民投附者,署姓名于簿籍”,一面把官府库藏没收归红巾军所有。元顺帝急令江浙行省平章教化、济宁路总管董抟霄从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前线撤围,与江浙行省平章三且八一起攻打杭州的红巾军,项、彭等被迫弃守杭州,退回徽州,敌人又扑向徽州。为摆脱敌人的“围剿”,红巾军北上广德。九月,克广德,入湖州、武康、德清、吴兴等地。十月,克常州,夺取大地主王“佛子钱财,发其仓廪,分给贫苦农民。又攻占江阴、宜兴、溧阳、溧水、丹阳、句容等地,并遣军进逼集庆(今江苏南京)。因元军势大,再返徽州,项普略被俘牺牲,彭莹玉在巢湖水师支援下再克徽州。直到次年春,元军攻占徽州,彭莹玉退到江西瑞州,是年十一月元江西行省右丞火你赤破城,莹玉与诸守将惨遭杀害。

  至正十二年四月,江西宜黄、新城(今黎川)的红巾军在涂乙、涂佑、童远等率领下进入福建,建宁起义首领应必达响应,占领建宁、泰宁,直入邵武。红巾军进入邵武,“扬言‘摧富益贫’,以诱村氓从逆。凡窭者之欲财,贱者之欲位,与凡子弟之素无赖者,皆群起趋之,旬日间聚至数万。大掠富民家,散入山谷搜劫,无获免者”(《邵武府志》卷二)。“摧富益贫”这是南方红巾军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有力地鼓舞了千千万万贫苦大众投入浩浩荡荡的起义洪流中去。这支红巾军分兵几路,一支进取顺昌、将乐、万安,围攻延平(今南平)、建安(今建瓯)、建阳等地;一支攻入浙东龙泉;另一部分红巾军在王善、江二蛮等率领下深入福建东部沿海,攻克福安、宁德、福宁(今霞浦)等地。十三年春,王善曾克罗源、连,围攻福州。到这年春,这支红巾军得地多被元军重新占领,起义军领袖或杀或俘。

  天完红巾军早在十二年二月便攻入今湖南境,克岳阳、长沙。但在衡州(今衡阳)受阻。后来,红巾军曾攻破常宁、道州(今道县)、宝庆(今邵阳)等地,但均被元军收复。

  南方红巾军利用北方红巾军抗击元军主力的有利形势,于至正十二年初采取分兵四出的战略,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战果。“至正十一年寇起淮南,自浙西、江东西、湖南北,以及闽、蜀之地,凡城所不完者皆陷”(余阙:《青阳集·合肥修城记》)。红巾军的胜利,使所到之处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以致出现“不旬日,众辄数万,皆短衣草屦,齿木为杷,削竹为枪,截绯帛为巾襦,弥野皆赤”(《元史·魏中立传》)的壮观场面。

  天完红巾军早期的胜利是与彭莹玉长期的秘密组织活动分不开的。蕲州起义爆发后,彭莹玉长期活动的根据地江淮地区“人多应之”,以巢湖为中心形成了三支起义军:即赵普胜(即“双刀赵”)部,金花姐、李普胜(即“李扒头”)部和左君弼部。金花姐牺牲较早,左君弼活动范围不广,赵普胜曾于至正十二年春率水师南下,与天完军密切配合,战功显赫。是年三月,赵普胜自合山出发,与据无为的李普胜合兵攻繁昌,由于繁昌监邑孛罗铁木儿顽抗,赵普胜率舟师转攻铜陵、池州(今贵池),进围安庆。元急调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儿、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星吉、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等部兵镇压,原在武昌的威顺王宽彻普化也派兵助战。星吉等联合地主武装,在安庆、池州、湖口一带与赵普胜水师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九月,赵普胜开始进攻小孤山元军。据元军巡哨头目赵国用报告说:“哨见三江口有红巾反贼,乘胜大小船只万余,顺流而来;并江两岸,步行贼徒,不计其数,水陆相接。”(《永乐大典》卷二六一一《南台备要》)可见红巾军声势之大。当时星吉等虽据守小孤山、鄱阳口等要冲,但很快就被红巾军击垮,星吉也在鄱阳口被击毙,致使元军在长江的驻防全线崩溃。赵普胜在鄱阳口大胜后,连取湖口、彭泽等要地,转而围攻安庆。十一月,再克池州。至是年底,赵普胜等占领了从繁昌到湖口的长江两岸,包括宿松、太湖、潜山、枞阳、太平、石埭等地。元朝在“江淮以南郡县陷没者十七八”(《青阳集》卷二)。元安庆守将余阙惊呼:“红军..纵掠江淮之南,南方之地,雄都巨镇,诸侯王之所封,藩臣臬司之所治,高城浚隍、长戟强弩之所守,环辄碎之,鲜有固其国者。”(《青阳集》卷六)至正十三年,赵普胜在沿江一带继续与元军激战,并占领桐城等地,击败向小孤山反扑的元军,但先后11 次攻安庆未下。随着天完军在各地的失守,赵普胜率领的水师也受到巨大压力,不得不退居黄墩,等待时机再起。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证据说明巢湖水师一开始就是天完政权的属部,但赵普胜、李普胜、左君弼等都是彭莹玉的门徒这是无疑的。彭莹玉在南方红巾军起兵后,虽然没有担任天完政权的要职,但他往来于各支起义军之中,起到了别人无法起到的协调、指挥作用。巢湖水师活跃于江淮之间,激成于长江两岸,牵制了敌军主力,对天完红军主力驰骋湖广、江西、江浙,帮助是很大的。回顾至正十一年到十三年天完红巾军第一阶段的战史,不难看出由于红巾军发展过快,士兵缺少训练,组织松散,徐寿辉等领袖人物没有制定出明显的作战部署,听任各部流寇式的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因而当元军与地主武装结合起来后,红巾军所占城池多不敌而失守。从至正十三年春天后,南方各地红巾军普遍遭到元军和地主武装镇压,天完红巾军由盛势转入低潮。是年十二月,元军在卜颜帖木儿、蛮子海牙及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左丞秃失里、西宁王牙罕沙等率领下,向天完都城——蕲水发起进攻,蕲水陷落,天完政权的四百多名官员惨遭杀戮,徐寿辉等天完领导人“遁入黄梅山中及沔阳湖中”(《庚申外史》)。

  至正十四年(1354 年)以徐寿辉为首的天完政权处于极为不利的形势下,天完政权主要领导人被迫潜伏于山泽之间,活动相当困难,但他们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积极恢复和组织力量,等待时机掀起更大规模的反元斗争。这一点可从已发现的治平四年(1354 年)颁发的“统军元帅府印”中得到证实。这方铜印证明了天完政权当时仍有自己的根据地,并继续在委任各级将领。事实上当时仍有许多红巾军余部在活动,如欧普祥在袁州,史普清在奉新,李普成、王普敬在瑞州周围。

  高邮之战为天完红巾军再起提供了机会。至正十四年正月,张士诚据高邮(今属江苏)称诚王,国号大周。九月,元顺帝命右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前往镇压。十二月,城之将下,顺帝下诏削脱脱兵权,“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其散而无所附者,多从红军,铁甲一军入襄阳,号铁甲兵者是也”(《庚申外史》)。于是,天完红巾军乘机壮大队伍,开始出击,进入反元斗争的第二阶段。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倪文俊攻克沔阳。文俊,号蛮子,黄州黄陂渔家子。他是蕲州起义最早的成员之一,勇敢善战,“用多桨船,疾如风,昼夜兼行湖江,出人不意,故多克捷”(《草木子》卷三《克谨篇》),寿辉命为统军元帅。天完红巾军处于低潮时,文俊仍积极活动,积聚力量,故能抓住时机再起。及文俊攻克沔阳后,实际上揭开了天完军第二阶段战史的序幕。

  当时驻守湖广的元军主要是宽彻普化的军队。宽彻普化因武昌失守被夺王印,后因镇压天完军立有战功,至正十四年十二月,元顺帝下诏还其印,仍镇守武昌。文俊再起后,宽彻普化命其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以大船四十余艘水陆并进,攻沔阳。兵至汉川县鸡鸣汊,水浅船搁不能行。文俊以火筏尽焚其船,接待奴、佛家奴败死,报恩奴自杀,随行妃妾为文俊所获。宽彻普化逃奔陕西。三月,徐寿辉遣元帅扫地冯由安陆攻襄阳,元襄阳万户杨克忠投汉水死。五月,元军复襄阳。倪文俊自沔阳克中兴,元将朵儿只班战死。

  面对天完红巾军的再起,元廷重新结集军事力量,以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咬住为总兵官,领本省军马并江州苗军杨完者、黄州李胜等军守御湖广,命章佩监丞普颜帖木儿、翰林修撰烈瞻招谕沔阳,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玉枢虎儿吐华等助之。元军在加紧军事进攻的同时,不断采取诱降办法,以分化瓦解起义军。七月,倪文俊攻克武昌、汉阳。这时元军进一步大调动,知枢密院事答儿麻监藏、四川行省左丞沙剌班、湖南同知宣慰使刘答儿麻失里屯兵中兴,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桑哥、亦秃浑及秃秃屯兵襄阳,参知政事哈林秃、王塔失帖木尔屯兵沔阳,又命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从便调度湖广行省左丞卜兰奚所领苗军,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守御蕲州、黄州、兰溪等地。十一月,元以湖广行省左丞相统领湖广、荆湘诸军,镇压天完军。面对元军咄咄逼人的势态,天完红巾军继续攻城夺池,扩大战果。是月,徐寿辉遣军克饶州、克都昌,招降都昌“义兵”头目于光,命为江东宣慰元帅,镇守饶州。十二月,天完军克婺源,进军徽州路各县。

  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倪文俊重建天完政权于汉阳,迎徐寿辉入居,改元太平。自任丞相,以邹普胜为太师。同月,天完军经过反复激战后,占领徽州,并由歙县东逾昱岭关,一度攻占于潜、昌化。但这条战线上红巾军并不顺利,汪同等地主武装夺回徽州及休宁、祁门、婺源、黟县等地。倪文俊自率大军进攻湖南,取得巨大战果,三月克常德,五月克澧州、攻辰州(今沅陵),八月克衡州(今衡阳),十二月克岳州。次年二月,倪文俊又破峡州,占领鹿卢夫。天完统军元帅明玉珍开始进军四川。

  与此同时,巢湖水师也开始出击。至正十三年底,赵普胜、李普胜退到黄墩后,与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赵伯仲兄弟及张德胜、叶升、桑世杰、华高等连水寨于巢湖,由于与庐州左君弼不和,赵、李急欲寻求同盟,以求出路。至正十五年春,原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将朱元璋自滁阳(今安徽滁县)取和州(今安徽和县),因城中乏食,欲渡江取采石,但苦于无舟楫。赵普胜欲与元璋结盟,助其渡江,但李普胜企图乘机杀元璋,吞并其部队,结果被元璋识破,将李普胜杀死。赵普胜闻讯后率部分水师归附天完政权,而俞廷玉等则投奔朱元璋,巢湖水师发生分裂。赵普胜率水师离开巢湖,进驻枞阳,南下夺取池州、青阳等地。至正十六年曾两度围攻安庆,杀元怀庆县达鲁花赤伯家奴。

  倪文俊虽然在重建天完政权上立下了巨大功劳,但他经不起敌人的引诱,曾经动摇过。早在至正十五年初在沔阳俘威顺王诸子、妃妾后,元顺帝“特降诏招抚”(《草木子》卷三《克谨篇》),诱以官、禄,文俊求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因元廷中有人反对未成,文俊遂杀威顺王诸子。之后,文俊战功显赫,更加居功自傲,虽位居天完政权丞相,仍不能满足其篡权野心。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图谋杀害徐寿辉,事败逃奔黄州其部下陈友谅处,反被友谅杀死。友谅尽并其兵,自称宣慰使,旋称平章政事。这时,友谅已实际上控制了天完政权的军权。

  当时天完政权控制的范围,主要有长江中游地区、洞庭湖周围和鄱阳湖地区北部,加上进入四川的明玉珍部、控制袁州周围的欧普祥部和在池州一带活动的巢湖水师赵普胜部。在天完政权控制范围之外,元军和地主武装仍有强大实力。但这时北方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北方红巾军已经建立了宋政权,吸引了元军的主力,并发动了三路北伐,逐渐进入鼎盛时期。这一形势十分有利于天完政权发兵出击元军在南方的各据点。

  陈友谅杀倪文俊后的次月,即至正十七年十月,便率沔阳战船东下出征安庆,与赵普胜、饶州祝宗汇合,经过三个月激战,于次年正月攻克,元淮南行省左丞余阙负伤自刎,终于打通长江从四川到今安徽的通道。友谅又进破南昌、瑞州,分兵取邵武、吉安,自率军入抚州,破建昌、赣、汀、信、衢诸州。

  战场上的胜利使陈友谅产生了强烈的权力欲。至正十八年夏,徐寿辉准备将天完政权迁徙到南昌。“友谅忌其来不利于已,不从,寿辉不得已而止。”(《明太祖实录》卷八)可见,这时的陈友谅根本不把徐寿辉放在眼里,而徐寿辉只是徒具虚名的天完皇帝而已,根本指挥不了握有重兵的陈友谅。陈友谅为了达到篡夺天完政权的目的,首先铲除了骁勇善战的赵普胜。

  下一个目标是除掉徐寿辉,达到登上皇帝宝座的目的。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徐寿辉引兵发汉阳,仍欲徙都南昌。路经江州,陈友谅伪装出迎,阴设伏兵于城西门外。待寿辉入城后,城门紧闭,城外伏兵尽杀其部属。寿辉只身一人,如友谅囊中之物。友谅遂以江州为天完都城,仍保留寿辉帝号,而自称汉王,置官属,大权独揽,“寿辉但拥虚位而已”(《草木子·克谨篇》)。至正二十年(1360)闰五月,友谅挟寿辉攻朱元璋部所有的太平,城下,友谅自以为天下无敌,迫不及待谋杀寿辉,篡夺帝位。次日,遣人于采石舟中,持铁挝自寿辉身后击其头致死。友谅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位称帝,国号大汉,天完政权亡。

  徐寿辉作为农民起义领袖,论其能力和威望,确不称职。故史书中说他“无他长”,“木强无他能”(《明太祖实录》卷八)。诚然,他缺少刘福通指挥千军万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气概,更无朱元璋纵横捭阖能在夹缝中生存壮大的谋略,但他在天完近十年的战斗历程中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蕲黄起义的发动者之一,天完政权的建设者之一;他也制订过作战计划,派遣将领四出掠地,在反元斗争中态度是坚决的;他“资性宽纵”,待人宽厚,能团结各部,故其亡后,诸部将多不服陈友谅,如明玉珍在蜀割据后,立寿辉庙于重庆城南,春秋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