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地学高等教育发展时期,全国各地建立起了一批地学系科,从而使中国的地学教育有了质的飞跃。各大学地学系在传播近代地学思想和培养中国近代地学研究人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13—1916年,地质研究所培养了20多名地质人才,“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之日,即我国地质调查事业发轫之时”①。191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文史地部,1921年改为东南大学,设立地学系,系内设有地理、地质、气象三个组,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29年设立地理系,1930年设立地质系。1917年北京大学开办地质学系。1921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史地部为史地系,1923年该校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28年史地系改名为地理系。1924年广东大学设有地学系。1925年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大学,1929年设立地理系,1932年改为地学系。此外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等也先后设立地学系,培养了不少地理学人才。
地学系不但培养了大批人才,还创立了地学团体、出版地学刊物。如上海大夏大学史地社会学研究室创立了大夏史地学会,出版了《史地丛刊》(1934);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二年级学生成立地学研究会,1920年改组为史地研究会,创刊《史地学报》;1932年以南京大学地理系教师为主,成立人地学会,1928年创刊的《地理杂志》(后改名为《方志月刊》),编辑出版《人地学丛书》。
由于地学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还发表了许多有关近代地学教育的文章、出版了大量优秀的地学教材。如胡焕庸的《改进大学地理教育刍议》、张其昀的《地理教育之目标》和《地理学与大学教育》、白眉初编《最新民国地志总论上·地文之部》、竺可桢编《地学通论》、王华隆编《自然地理》等。这些文章和教材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资料上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解放前,绝大多数地学人才是靠高等地学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这些人后来在地学教育及地学研究中,均作出了贡献,成为中国近代、现代地学发展的开拓者,并为新中国建立后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王仰之:《我国早期的地质教育》,《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