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老巴金的生活片断

作者:李 舒

啊!观察了一下,发现我们总是习惯把话筒递到老巴金的右手,他也总是用右耳接听。一九九五年在医院里,接到冰心的一个电话,老巴金听不清,着急。我让他换左边试试,他一下就听得清清楚楚了,他的左耳听力没有衰退!所以,后来老巴金又用左耳接过好多电话。
  
  最后的属签
  
  一九九九年二月一日,我到华东医院北六楼看望老巴金。他叫小吴(吴光强,是现代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拿出新到的《随想录手稿本》,颤颤巍巍地给我题了字。随后又要给张一等人题字,我看他手抖得厉害,便握住他的手写完了后两本。
  自一九八二年查出老巴金患帕金森氏症,他写字就越来越吃力,有时提笔如千斤。但他不愿放下手中的笔,坚持写作,完成了五卷《随想录》,还写了《巴金全集》和《巴金译文全集》的“序”和“代跋”以及《创作回忆录》、《再思录》,还有很多书信。大家心疼他,劝他口述或录音,他一直不同意,因为他几十年的写作方式离不开笔。只是到了最后,确实不得已了,才口述了几篇文章,由小林记录。
  字越写越难,要写的东西却似乎越来越多:除了文章,还有必复的信件、每次新书的题签、每到一个地方给读者和新老朋友们的题签、确实不能不写的题词等等。但是手越来越不听使唤,有时候急得老巴金甚至用左手去拉扯右手。
  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方法,以减轻他的负担。一是请人代签。一九九四年底老巴金因压缩性骨折必须在床上平躺,无法写字;刚好他与夫人萧珊的书信集《家书》出版,好几个晚辈就承担起代签的任务。记得有小棠、端端,我手中的《家书》就是小棠代签的。二是握住他的手来写,这方法是我“发明”的。比如曹禺去世后,老巴金在悲伤之时要写东西,笔还没落纸就抖得很厉害,根本无法写字。我轻轻地握住他拿笔的手,顺着他的笔力移动,这样手不抖了;该停笔时我就帮他顺势提起来,免得在纸上润成一团。我们这样合作过多次,都挺顺利,老巴金也乐意,既好又快。只有极个别时,我把他要写的字弄错了,于是我们各自使的劲就会在手上打架,那就得停下来“统一思想”了。
  我不希望《随想录手稿本》是他给我的最后题签,我还想有一天能再与他“合作”一次,握着他温暖的手,跟着他的思路走。

[1]